最新动态  
个人学期研究计划 10-23
研究课教案一 10-23
2016研究论文(冯菲菲)… 01-04
九月份理论学习 12-16
十二月份研究小结(闻益… 12-15
研究课(2) 12-15
十二月份理论学习 12-15
研究总结(蒋培华) 12-15
研究小结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精彩细节的研究>>理论学习>>12月份理论学习(王佳波)
12月份理论学习(王佳波)
12月份理论学习(王佳波)
发布时间:2014-12-09   点击:   来源:   作者:王佳波

延伸问题性细节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这是哈佛大学师生中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新课程标准》中也把“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问题意识”列为具体的目标。实际上,教师并不是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目的,而是应该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对此问题性的细节进行延伸。
    听了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研讨课,引发了我的思考。师让学生摸一摸手中的长方体的面,你有什么感觉?学生谈了自己的感觉:有的说是滑滑的,有的说是光光的,还有的说有点热的。有些学生就附和着说真的有点烫……显然,教师让小朋友摸长方体的面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平面,积累直观感受,并和后面的教学(摸圆柱的曲面)形成比较,可是学生的回答偏离了教师预设的“轨道”,特别是说有点热的,那可能有的小朋友摸的时间有点长,所以有热的感觉,还引起其他孩子的附和。怎样在“摸”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时,能够让学生一下子体会“平”的和“弯曲”的面的不同?这就要在设计问题时,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意有目的性地设计问题。尽可能避免问“这个面是什么感觉?”以免学生的思考、回答出现意外的、没有方向性的活跃。也就是说,“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细化问题在语言上的表达。 
 

  学习心得:课堂中的教学细节很多,我们不必也不可能什么都去解决,只须抓住“关键性细节”去突破、生成。失败的细节给人以启迪,成功的细节给人经借鉴,我们要记录、交流教学细节,积少成多,聚少成塔,建立“细节优势”,铺就专业成长之路;我们要注入理论,搭建平台,构建团队,协力攻关,突破“细节难点”,共享教学智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