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展细节,动态建构
新课运行环节,教师若能捕捉细节,抓住细节性的资源进行拓展,那么,一方面抓住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另一方面,可以把握知识内核,进行动态建构,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比如,一位教师教学复式统计图的时候,有这样一个细节。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完成了这四张表(用剪贴纸贴在黑板上),请你比较一下这四张统计表有什么相同点?
五(2)班演讲小组活动人数统计表 五(2)班科技小组活动人数统计表
性别
|
合计
|
男
|
女
|
|
性别
|
合计
|
男
|
女
|
人数
|
4
|
3
|
1
|
|
人数
|
15
|
12
|
3
|
五(2)班体育小组活动人数统计表 五(2)班鼓号小组活动人数统计表
性别
|
合计
|
男
|
女
|
|
性别
|
合计
|
男
|
女
|
人数
|
7
|
3
|
4
|
|
人数
|
14
|
5
|
9
|
生:我觉得这四张表都有男、女生的人数,还有合计数。
师:你能知道哪个兴趣小组的男生最多?4个小组中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上下左右仔细观察后,终于得出答案。
师: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如果要回答类似以上的问题,要同时观察、比较、计算四张统计表中的相关数据,比较麻烦。那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四张统计表合并成一张,让我们一看就明白这四张表中的信息?
学生或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交流环节,黑板上呈现学生原生态作品如下。
生1:依次把四张单式统计表并列排着。(用胶水粘贴在一张白纸上,如下页表)
性别
|
合计
|
男
|
女
|
人数
|
4
|
3
|
1
|
性别
|
合计
|
男
|
女
|
人数
|
15
|
12
|
3
|
性别
|
合计
|
男
|
女
|
人数
|
7
|
3
|
4
|
性别
|
合计
|
男
|
女
|
人数
|
14
|
5
|
9
|
生2:剪去了相同的栏目,再贴在一起(如下表)。
性别
|
合计
|
男
|
女
|
人数
|
15
|
12
|
3
|
人数
|
14
|
5
|
9
|
人数
|
7
|
3
|
4
|
人数
|
4
|
3
|
1
|
师:你们比较欣赏哪一种?为什么?(第二张)以第二张为例,还需要做哪些修改,让我们看起来更加清晰?
学生讨论后,教师和学生一起修改表格。
性别
人数 组别
|
合计
|
男
|
女
|
科技小组
|
15
|
12
|
3
|
鼓号小组
|
14
|
5
|
9
|
体育小组
|
7
|
3
|
4
|
演讲小组
|
4
|
3
|
1
|
总计
|
|
|
|
师:刚开始的统计表比较粗糙,现在越来越完善了。从这张统计表中,你了解了什么信息?把一开始的单式统计表与新生成的统计表放在一起,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什么统计表?(复式统计表)
……
从这个片段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能够不断舒展细节,关注动态建构。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经过学生的小组合作,主动探索,一步步自然生成了复式统计表。而且,在修改完善的过程中,学生对复式统计表的构造(各部分的名称),它的特点和优点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随着新的统计表的自然生成,学生的思维不断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