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个人学期研究计划 10-23
研究课教案一 10-23
2016研究论文(冯菲菲)… 01-04
九月份理论学习 12-16
十二月份研究小结(闻益… 12-15
研究课(2) 12-15
十二月份理论学习 12-15
研究总结(蒋培华) 12-15
研究小结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精彩细节的研究>>研究小结>>学期研究小结(汪娇美)
学期研究小结(汪娇美)
学期研究小结(汪娇美)
发布时间:2015-01-17   点击:   来源:   作者:汪娇美

 

学期研究小结
感悟和谐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细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犹如春风扑面而来,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反思让我们清醒,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本人的点滴看法。
一、 重视情境创设的和谐有效性
  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教育界已进行较广泛的讨论,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然而,新课程下的一些数学课,情境只是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有的甚至成了说话课,夹杂了太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而缺乏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
二、丰富学习方式,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有效
在新课程改革进行中的今天,大多数人认为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最好的方式,是最有时代感的教学方法,其它的就很落后了。但也有部分教师认为,“一支粉笔闯天下”。其实这两种想法都有它的片面性,现在看来,探究性学习并不能可以完全取代接受性学习,而且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都显得很重要,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可能更有实际的意义。其实我们可以把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进行有机结合,在各个不同教学的内容中选取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学得轻松、自然。为此,《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
三、激发情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和谐
1、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表扬的手势,一句鼓励的话,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影响。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
2、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以有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
总之,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关注技能的掌握,转向侧重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习惯和态度的形成,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