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细节的设计策略的研究
我校在关注细节设计的有效性研究中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细节的设计策略有: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策略。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情境的兴趣指向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创设小学数学教学细节的情境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原有知识、技能和年龄、心理发展的特点,精心创设他们感兴趣的,能激发他们求知欲的情景。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导入情景创设中教师设计了小动物赛跑的情景,富有童趣,比较符合这一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所以学生的兴趣很高,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小狗和小兔吵架的原因正是本节课要探索的问题。
2.以生活体验为出发点的策略。
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能够解决生活当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生活实际中选取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实例或模拟情境,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如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位教师在教完“圆、角、分的认识”之后,创设了一个去超市购物的模拟情境,让学生扮演售货员、顾客,进行小物品的买卖。教学细节的设计,让学生体验实际生活。更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源于现实,高于生活的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创设中,强调情境创设尽可能源于学生的现实,同时高于学生的生活。现实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如求“平均数的意义”的教学,某教师在本节课的前一周有意的安排了一次以小组为单位的班级歌咏比赛,课上出示了评委的打分表,请同学们来看看哪个小组的成绩最好。教师创设的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过的生活情境的教学细节,他们一定急于知道比赛结果,这就能很好的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更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4.充分预见,留待生成的策略。
首先,要充分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同时这种预设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课堂上一旦出现有效的生成,教师就能及时调整好自己的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当然,能不能合理处理还需教师临场应变的能力,大凡特级教师名师上课艺术与一般普通教师的最大区别就是他们善于抓住并利用好学生生成的资源,这也是成为一堂精彩有效的课的重要因素。
其次,尊重学生的生成,鼓励学生生成,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教师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全程参与和关注,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智慧潜能会火山爆发般吐露出来,这时不让学生去自主研究也不行了。如学会通分进行比较分数大小的一堂课结束后,教师问:用通分的方法比较分数的大小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此时一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比较分数的大小有多种方法不一定要用通分的方法,为什么专门要学习通分的方法呢?师肯定地说:“你的问题很有价值,通分的作用除了可以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可以解决其它数学问题。”教师随手在黑板上写两道题:1/2+1/3 5/6-2/5。师问:“你会计算吗?如果利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你会解决吗?请同学们课下研究。”有了这个问题课下有的同学尝试,有的同学讨论,气氛非常热烈。许多同学要求下一节课回报计算的方法。这部分内容本来是下一单元教学内容,要等一段时间才能学习,为此,教师改为提前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收到了异常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关注生成的广泛性。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的过程,这些是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生成有正有负,错误的生成也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给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