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个人学期研究计划 10-23
研究课教案一 10-23
2016研究论文(冯菲菲)… 01-04
九月份理论学习 12-16
十二月份研究小结(闻益… 12-15
研究课(2) 12-15
十二月份理论学习 12-15
研究总结(蒋培华) 12-15
研究小结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精彩细节的研究>>研究小结>>2015.1学期研究总结(王红霞)
2015.1学期研究总结(王红霞)
2015.1学期研究总结(王红霞)
发布时间:2015-01-19   点击:   来源:   作者:王红霞

 

关注细节 呈现精彩
通过一个学期的课题研究,我觉得: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学细节越来越关注。教学中,细节如深夜的流星,一闪而逝;又如暴风雨中的闪电,耀眼夺目。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一个细节构成的,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所以,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 
   
  一、预设方案的细节 
   
  教学细节是教师课前精心预设的,精彩的教学细节构成了经典的教学,细节的设计是智慧与灵感的呈现。关注细节,就要考虑方案预设中的细节,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如一位教师预设“简单的统计”一课,其中学生之间合作的预案是这样设计的:“我们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现在公路局的局长请我们当参谋,统计南口路段机动车流量的情况,咱们行吗?要统计小汽车、大客车、货车、摩托车的数量(说明四种车辆的划分标准),并填入老师发给每人一张的统计表上。”师播放录像1分钟,学生看录像独立进行统计。之后,师问:“统计好了吗?”学生感觉来不及统计。师又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讨论交流。“应该怎么合作呢?”学生可能说出多种的合作办法。“哪一种办法好呢?这样只需几分钟?”通过提问,使学生明确四人合作的办法最好,即一人统计一种车的数辆。于是,四个学生马上围在一起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商量合作的方法。当教师再次播放录像之后,学生就能各自进行统计,最后得出统计结果。“现在我想了解一下,各组在统计车辆数量时的方法。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派一个代表把你们小组统计车辆数量的方法在班级里汇报。”最后学生得出可以用做符号、画正字等方法来统计车辆的数量。这时,教师强调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不一定都要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数量。这个细节是教师课前精心预设的,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中需要同学之间的合作,并掌握了一些合作的方法。这样的预设方案,实施过程是有效的。 
  二、引导过程的细节 
   
  学生学习的过程既是知识与能力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生命自由成长的过程。如一位教师教学“认识几分之一”这节课时,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分蛋糕情境,很有创意,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镜头14个孩子围着一块不算大的蛋糕准备分着吃。 
  镜头2:东东将蛋糕按十字形平均分成4份,正准备吃时,又来了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不到1块,怎么办呢?
  镜头3:聪明的东东又将蛋糕横截成上下两层,这样蛋糕就被平均分成了8份,每个孩子都拿到了1份蛋糕。
  镜头4:这时,又来了一个小女孩,小女孩眼馋地看着他们吃蛋糕。这时,东东将自己手中的那一份蛋糕掰成两半,一人一半,这样每个孩子都能开心地吃到蛋糕了。 
  师:看了这则广告,你们想到了几分之一
  生1:我想到了1/4。原先他们将蛋糕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就是这块蛋糕的1/4 
  生2:我想到了1/8。东东将蛋糕从中间分成两层,这样蛋糕就平均分成了8份,每人分到它的1/8 
  生3:我想到了1/9。他们9个人,小女孩吃了这块蛋糕的1/9 
  师:我们来看一看(指着广告定格的图片)9个小朋友分到的蛋糕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大。 
  师:那是将这块蛋糕平均分成9份吗
  生:不是。 
  师:小女孩吃的那一小份,可不是将这块蛋糕平均分成9份后得到的,所以不是这块蛋糕的1/9(学生点头,表示同意)小女孩吃了蛋糕的几分之一,通过以后的学习大家会知道的。 
  生4:我想到了1/2。小男孩将自己的蛋糕分成两半,那其中的一半就是1/2 
  师:是谁的1/2 
  生5:是小男孩那一份蛋糕的1/2 
  (这时,还有几个学生继续举手,急欲表达
  师: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6:小女孩吃的蛋糕是1/81/2 
  (全场鼓掌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认识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教师创设分蛋糕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可感知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想分数,培养学生将生活现象与数学课堂上学到的分数概念联系起来的意识,进一步感受体验了1/21/41/8这些分数的含义,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在这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中寻找数学的存在,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丰富多彩和内在魅力。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分蛋糕过程这个细节,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分数的形成过程。 
   
  三、引出问题的细节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已经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常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也应始于问题,让学生能对教学中值得延伸的问题进行思考。如一位教师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在课内总结时,她是这样引出问题的: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生1:今天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2:我懂得用剪拼法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剪开,正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 
  生3:也可以用折的方法,将三角形的三个角折成一个平角。 
  生4:我觉得直接用量角器将三个角的度数量出来,再相加,这个方法比较好。 
  …… 
  师:对呀,大家今天学得真是非常认真。能否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探究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想一想。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这是哈佛大学师生中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学生的头脑里就会始终留着问号,而揭开问号之谜的过程就是主动探索的过程,也是不断激发求知欲望的过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