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个人学期研究计划 10-23
研究课教案一 10-23
2016研究论文(冯菲菲)… 01-04
九月份理论学习 12-16
十二月份研究小结(闻益… 12-15
研究课(2) 12-15
十二月份理论学习 12-15
研究总结(蒋培华) 12-15
研究小结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精彩细节的研究>>理论学习>>9月份理论学习(凌琴)
9月份理论学习(凌琴)
9月份理论学习(凌琴)
发布时间:2014-09-02   点击:   来源:   作者:凌琴

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细节

数学知识是高度抽象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数学课堂上经常会有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性的学习内容。而小学生的注意稳定性不强,上课时不由自主的分心较多,他们的注意更容易被那些直观、形象的情景所吸引,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对感兴趣的内容表现积极。根据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我们设计的教学活动要与学生心理期望的学习活动相吻合,要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去做与学习相关的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认钟表》(苏教版数学实验教科书第一册)教学片段:

师谈话:小朋友,你们平时喜欢看什么动画片?

生1:《蓝猫淘气三千问》

生2:《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生3:《天线宝宝》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天线宝宝》,想看吗?

生兴奋地说:想!

多媒体显示天线宝宝动画片:一天,天线宝宝乐园里来了一个神奇的客人,还会发出“嘀嗒、嘀嗒”的声音,天线宝宝们都不认识,感觉很稀奇。

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件物品吗?请告诉天线宝宝。

生:是钟。

师:今天我们就和天线宝宝们一起来认钟表,好吗?

生跃跃欲试:好!

这是《认钟表》这一课的引入环节。开头的教学细节很简单,也直截了当:教师给学生带来了好看的《天线宝宝》动画片。看起来,似乎很普通,其实教师也是花了一番功夫的。课前老师深入一年级的小学生中调查了解他们都喜欢玩或看哪些东西?哪些动画片是多数孩子喜欢看的?经过一番功夫才选定了《天线宝宝》这一话题作为开场内容的。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幼儿阶段看过《天线宝宝》这一动画片,可以说“天线宝宝”伴随了他们的学前时代。所以当教师问:“喜欢看哪些动画片时?”学生很自然地想起了它。能在课堂中看到久违了的这么熟悉的画面令每一个学生都兴致勃勃。另一细节:“天线宝宝都不认识这个神奇的客人,你们认识吗?”“今天我们就和天线宝宝们一起来认钟表,好吗?”这两句话不仅很快地切入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上来,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积极性,让还沉浸在兴奋、快乐中的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为了让学生始终保持着这份新奇,本节课设计了这样一些练习:

首先在初步认识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后安排如下练习:

1、给时钟配音。让学生根据钟面上显示的整时时刻,模仿钟发出的声音给钟配音。

2、小组竞赛形式,老师说整时,学生拨钟,看谁拨得又准又快。

3、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整时,并说说这个时间你一般在干些什么?

其次在巩固深化环节安排了这样的游戏练习:

游戏一:猜时刻,根据老师说出的信息猜猜大约是几时。

游戏二:做修理工,根据给出的时刻给残缺的钟面装上时针或分针。

游戏三:边说时刻边跟着音乐模仿天线宝宝的动作,显示动画:

天线宝宝几时起床开门(6时)吃奶酪,一看几时了?(7时)来到天线宝宝乐园,大约几时?(大约8时)先玩球(9时),再爬山,几时啦?(10时)午餐(11时)。躺在草地上休息一下,大约几时?(大约12时)一觉醒来(大约2时),玩滑滑梯(3时),跳舞(大约4时),看马戏表演,(5时)不早了,太阳下山了,(6时)回家啦。

教师围绕着“让学生会认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这一目标设计了练习,并且给这些练习穿上了五彩的花外衣,“给时钟配音”、“拨钟”、“做修理工”、“模仿动作”等等,这些新鲜的名词符合学生喜欢新奇事物的心理特点,始终吸引着他们。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消除了乏味,不知不觉地一步一步达到了教学要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