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课:
一、注重生活经验,从已有知识入手。
在设计导入时,汪老师先让学生回忆直线的特点,以想象来导入教学,自然引出了存在于同一平面的直线的关系:相交与不相交,继而直接通过让学生在纸上画一画,来进行梳理分类,真正体现了新课标中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学生的对世界的认识。
二、巧用长方体模型教具,加深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
从教材上来看,本课从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入手,逐步分析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之分,相交中还有相交成直角与不成直角的情况,是一种由“面”到“点”的研究,这样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更有利于学生展开探索与讨论,研究的意味浓了。
三、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完成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 。
在汪老师执教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首先,在学生画完两种直线的位置关系后,选取不同情况贴在黑板上进行分类,并及时询问他们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对于画斜的两条直线进行观察:“难道它们真的不相交吗?”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从直线的性质上去分析(直线可以两端无限延长)如此一来,学生就会自己找到问题的本质属性,形成清晰的知识,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第二节课:
第一、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一一列举的方法,并能主动运用这种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教学中,教师所呈现给学生的几道例题:如用18跟栅栏围长方形,有几种围法?订阅3种书籍的不同订法……都需要首先让孩子明白为什么我们要选择一一列举的策略,选择其他方法容易出现什么问题? 这一点臧老师做的比较到位,他通过展示了几位同学的作业情况,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有的答案重复了。
第三,重实质、式。列举作为一种策略,用来解决问题时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实际问题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列举的表现形式是灵活己喜欢的形式开展列举活动。部分实际问题还可以用画图、连线等形式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