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笔记
内容摘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给学生注入不竭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是教育永恒的主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激励教育就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自身的潜能,形成积极主动的心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⑴目标激励 目标是一种诱引,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一个人只有不断地追求更高的目标,才能启动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在目标激励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陈俊学校结合实际提出了“树优良校风,保一流质量,创名牌学校”的总体目标,用明确的目标统一师生的教学过程,激发师生奋发有为。同时学生的课桌上都贴有自己的“近期目标”“我的理想”,让学生时时牢记个人奋斗目标,鼓舞自己的斗志。
⑵活动激励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获得成功感,陈俊学校联系爱国华侨 陈俊 先生,台商 方丁玉 先生每年在学校设立奖学、助学金制度,每学年的上、下两学期分别对学习标兵、进步之星、德育标兵进行奖励,对特困学生进行帮扶,并在第一时间宣传受表彰学生的勤学事迹,让他们有光荣感,也让全校同学学有目标,做有榜样。为激发毕业班学生的斗志,学校每年3月份召开全体九年级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加的中考百日倒计时誓师大会,统一思想,形成合力。会上全体教师、全体同学的庄严宣誓,震撼了所有与会人员,展现了师生的精神风貌和良好形象。
⑶环境激励 本着“环境育人”的思想,学校十分重视环境建设对学生的陶冶,一贯坚持两种环境的创设。一是创设良好的显性教育环境。漫步校园,视野开阔。空气清新,整洁雅致,安静舒适。校园内建有“九思亭”“双馨桥”“荷塘”“一览山”等人文景点,垂柳、花坛、草坛等错落有致,四季树木常青,花香醉人。一处景点的命名、护绿标语的使用,都让师生广泛参与,尽可能多地赋予其文化内涵和艺术品味。二是创设良好的隐性教育环境。走廊里精美的古诗配画、教室里多彩的文化布置,校园里醒目的名人名言,花草中掩映的护绿标语……浓郁的文化氛围,温馨的育人环境,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了美的陶冶,使他们的心理得到了和谐的发展。
心得体会: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获得成功感,我们每学年的上、下两学期分别对学习标兵、进步之星、德育标兵进行奖励,对特困学生进行帮扶,并在第一时间宣传受表彰学生的勤学事迹,让他们有光荣感,也让全校同学学有目标,做有榜样。为激发毕业班学生的斗志,学校每年3月份召开全体六年级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加的毕业考前大会,统一思想,形成合力。会上全体教师、全体同学的庄严宣誓,震撼了所有与会人员,展现了师生的精神风貌和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