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探究、创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互动、探究、创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是:学习准备——自主、合作探究——反馈评价——巩固加深——检测。下面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⑴学习准备.学习准备细分又包含三方面:建立概念框架、创设情景、提供学习环境。
①建立概念框架.建构主义强调,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以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同化”或“顺应”两个过程,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如: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前设计练习和提问:①3/12+5/12= ②怎样比较2/3和3/4的大小?通过以上的练习,学生对于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经验(先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再算)得到了激活。
②创设情景.建构主义强调“情景”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学习总是在实际“情景”中进行的。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需要立即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探索活动。例如,可以这样导入新课:爸爸买来一个比萨客薄饼,姐姐吃了1/2,弟弟吃了1/3,两人一共吃了这个饼的几分之几?这样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心向。
③提供学习环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活动和自主学习的场所。
ⅰ教师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提供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包括文字材料、音像材料、多媒体课件、一些实物等),并由学生本人根据知识经验能力的个体差异,自主地选择利用,去探索新知。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其主动性和首创精神。
ⅱ如:在学生探索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前,提供以下学习环境:a通分的已有知识信息;b一些薄饼的模型;c显示分饼过程的电脑多媒体课件;d甚至老师本身也可以是学习环境的一部分。(有疑难可以请求老师帮助)
⑵自主、合作学习探究.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发展过程,才能最终达到意义的建构。在创设好学习环境后,要让学生积极地进入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去。学生的探究活动可分为两种方式:独立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①独立自主探究.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自主学习的精神和学习能力。
ⅰ独立探究过程不但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是培养学习自觉性、独立性、主动性、自律性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是帮助者:创设学习环境。而学生则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自主决定探究方向,自主选择信息、资料和探究方法,独立地探究。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ⅱ如:异分母分数加法的探究,学生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选择信息材料。有的可以直接尝试计算;有的选择模型帮助探究;有的在获得通分这一旧知识的激活下开始探究;也有个别毫无头绪,需要老师个别启发。这样真正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经过独立自主的探究活动,绝大部分学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先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计算。
②合作探究.良好的合作性是当今社会对现代人才提出的一个要求,也是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加强合作意识的培养。
ⅰ良好的合作品质包括:善于与别人合作,积极完成集体学习内容,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的交互作用对于知识意义的建构起关键作用。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共同建立学习群体(4——6人为一小组较合适)并成为其中一员,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观点、见解,进行协商、讨论,这样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在共享集体思维和智慧的基础上达到对知识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ⅱ合作探究环节设计要注意以下问题:a要有较好的组织形式和合作技能(包括分组、过程组织、角色分配、发表意见的方法等);b要有能引起争端的探索性问题或集体作业;c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调控和评价。
ⅲ如:通过独立思考,借助原有知识结构推导出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讲座交流想法,使学生统一理解:a“计算异分母加减法,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b公分母用最小公倍数使计算较为简便;c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
⑶反馈评价.经过学生的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后,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阐述思维的结果,这是非常必要的。
ⅰ在以上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所得的结论,大多是正确、合理的,但由于知识经验的缺乏等因素,往往会出现一些认识上的偏差。这时教师需要及时反馈评价,对成功、合理之处给予肯定,对于认识的偏差及时指引,让其自我反思、纠正。
ⅱ如: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探究后,应当及时肯定学生能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同时对于公分母的选取、计算结果的处理(约分、化带分数)、计算法则的科学表述等学生容易发生认识偏差给予引导、纠正,形成正确的建构。
⑷巩固加深.在自主合作探究、反馈矫正的基础上,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对认识的进一步理解、加深,形成能力。
ⅰ这个环节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并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对刚获取的知识和能力及时巩固和强化。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沟通与原有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使之纳入原有的知识系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ⅱ设计巩固练习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创造性。
ⅲ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设计。a、填空。2 / 3+5 / 6=( )+( ),9 /10 - 11 /15=( )-( )。b、计算(略)。c、口算。d、1/( )+1 /( )=11 / 21(选做)。
⑸达标检测.在学生经过一定训练的基础上,设计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其独立思考完成,以检查学生目标的达成度,及时反馈纠正,统计正确率,掌握学生的创新性解题思维和方法。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检测题:3/4+7/8 5/12-3/8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