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三(上)第87~88页,认识几分之一。课型新授施教日期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分数,能借助直观手段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正确率85%以上。 2.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在认识分数的活动中,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观察、操作、思考和表达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理解几分之一,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难点:根据给出的没有均分的图形,估计部分约占整体的几分之一。教学资源学情分析:在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关于平均分的经验,在表内除法学习中初步建立了均分实物的经验,不仅了解“什么是平均分”,而且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这些为本课的顺利展开提供了知识和能力上的支撑,同时学生在新闻、网络、杂志等方面听过(看过)分数,这又为学生奠定了情感基础。教材分析: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拓展,本教学内容分两个层次:一个认识几分之一,二是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同时为以后的认识几分之几、比较几分之几的大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程设计导学策略修改调整一、情境冲突(时间:5分钟) 1.明确情境图的意思。 2.独立思考,完成填空: a.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个。 b.把2瓶饮料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瓶。 c.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块。 3.集体交流:说说应该怎么填?重点说说地3小题是怎么想的?预设:一半还可以用分数1/2表示。 4.明确课题。明确:在平均分物体的时候,得不到整数了,我们就用分数表示。二、自主建构(时间:18分钟) 1.回忆分蛋糕的过程,自己说一说是怎么得到1/2的。思考:要得到1/2应该吧蛋糕怎样?(平均分) 2.明确的写法。观察老师的书写过程,自己独立写一个,做到边说边写。 3.自学:导学单(时间:5分钟) a.阅读书本第87页,说说分数各部分的名称。B.思考:分数的每一部分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c.小组中说说自己的学习体会。 4.全班交流: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说说每一部分分别表示什么意思?预设: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5.完成试一试:用纸折出它的1/2,图上阴影。 a.独立思考,完成练习。 b.集体展示、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折出1/2的? c.尝试折出这张纸的1/4。展示交流。 6.观察老师出示的图形,说说能想到哪个分数?(根据想想做做第3题改编。)说一说:填出的分数,哪个大一些?思考:观察整条题目,你能发现什么?预设: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7.完成想想做做的4题。 a.独立思考,完成练习。 c.说说比较方法。 三、内化练习(时间:10分钟)【基本练习】想想做做第1、2题。独立练习后,集体交流:重点说说地2题:都分成了4份,为什么有些图里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4 表示,而有些却不能?【拓展练习】想想做做第5、6题。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重点说说自己的想法。【创编练习】 1.估一估:下载了这份文件的几分之一? 2.猜一猜:有2根带子,哪根长?四、课作(时间:7分钟) 1.基础题:《补充习题》第78~79页。 2.提高题:看图回答问题。(见右图) ①占这个大正方形的( )。 ②占这个大正方形的( )。 ③占这个大正方形的( )。 ④占这个大正方形的( )。五、家作。《课课练》第66~67页。 →出示分食品的情境图,讲述问题情境:军军和红红两人去公园过生日,他们准备了好多吃的。 →出示填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组织交流:强调:每份同样多叫“平均分”。重点围绕第3小题,说说是怎么想的? →揭示课题。 →说明:我们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蛋糕的1/2。出示没有平均分的蛋糕,让学生辨析。 →示范1/2的写法,边说边写。点拨: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学生阅读,教师巡视指导。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学生折纸,教师巡视。交流时要展示不同的表示方法,引导思考:为什么不同的折法得到的都是这张纸的1/2呢? →出示一张长方形纸,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老师逐一出示,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引导学生思考。 →出示习题。学生练习时巡视指导。组织交流,重点说说比较方法。 →第1题:说说为什么填这个分数。 →第2题:重点是有没有平均分。 →重点说说方法。 →内容见ppt。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