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个人学期研究计划 10-23
研究课教案一 10-23
2016研究论文(冯菲菲)… 01-04
九月份理论学习 12-16
十二月份研究小结(闻益… 12-15
研究课(2) 12-15
十二月份理论学习 12-15
研究总结(蒋培华) 12-15
研究小结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精彩细节的研究>>研究小结>>10月份研究小结(蒋培华)
10月份研究小结(蒋培华)
10月份研究小结(蒋培华)
发布时间:2014-10-29   点击:   来源:   作者:蒋培华

 

浅谈数学课堂上细节处理的精妙、精巧与精心
提起细节描写我们自然就会想到这是写作的一种手法,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化主题思想。随着有效教学的层层深入,我们在探索一堂好课、精品课时常常会绞尽脑汁,思索课的教学方法、练习设计、课件的呈现方式等诸多环节。每个老师每次备课时常常会问自己这样的一个问题“怎样上出新意来呢?”在众多精彩纷呈,富有新意的数学课中,我们不难找到一些共同之处,那就是特别注重对教学环节进行细致的处理,而正是这些细节处理,使数学课堂精彩纷呈。此时,不仅想起了这样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对于任何一堂数学课而言,如何引入课题、如何进行课堂提问、如何针对学生的发言作出精巧的评价和回答、如何激发学生的能动性等这些都属于细节。在教学中做到对教学环节有效的细节处理,可以形成精彩的课堂。
一、新课导入环节细节处理的精妙
一堂好课的开头,犹如优美乐章的序曲。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燃起智慧的火花,开启思维的闸门,当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时,他们便会怀着期待、迫切的心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迅速的将兴奋中心集中到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上来,达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特级教师刘德武老师在上《最小公倍数》导入时所采用的方法:他把一只可爱猴子画在分开的一个正六边形和一个正方形上,猴子的身体在正六边形上,尾巴在正方形上。在会后的讲座时,刘老师当场提问:“如果沿着正六边形的边转动正方形,需转动多少次猴子的尾巴会回到原来的位置”。听课的老师有的毫不犹豫地说是6次。刘老师笑了笑说:“感谢这些老师的参与精神”。刘老师接着开始演示,6次以后,发现猴子的尾巴和原来的是不重合的。那么到底要转多少次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最小公倍数》。这时大家才发现其实转动的次数应是6和4的最小倍数。真的是感叹和佩服,不知刘老师怎么会想到这么绝妙的办法。真是惭愧教了这么多年的最小公倍数,从来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导入方法,这是多么顺其自然的导入方法,我想这一切来自教师平时的积累,观察和体悟,善于在每个细小之处发现真知,做个有心人。
二、探究问题环节细节处理的精巧
润物无声、教学无痕,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无痕教学,“教学无痕,而教师的用心处处有痕”。
黄爱华老师在执教《垂直》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细节,让两位学生合作在黑板上用学具摆出不同方位的互相垂直图样后,提出了这样一个精彩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看这两位同学用手撑着教具,挺累的,我们能否想个办法把他们的双手解放出来。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把图形画在黑板上就可以了”,“那怎么画呢”。有的学生站起来说道:“沿立着两根棒的边沿,画就可以了”黄老师马上追问到:“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有的学生想了想说“只要在两根棒的端点处,点上四个点,再用线连起来,就行了!”还有更好的办法吗?黄老师马上追问道。学生一下就静了下来,最后终于在黄老师的引导下,当一位学生回答确定只要定三个点就可以完成了。这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是所有在听课老师共同地感悟:黄老师通过一系列的细节处理把后一节课通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悄无声息地结合了起来,而且做到浑然天成,为学生下一节课学习画垂线作好铺垫。
如果说注重细节处理是对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知识,学生主动有效学习地刻划,那么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却又给课堂细节处理注入了新的诠释。或许在平时地教学中我们过多关注了那些看得见“教学细节”,而忽视了学生内心世界的变化的细节,老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睿智地鼓励和赞许却更能激起学生爱学的思绪。
黄老师在讲座时谈到他所经历的一件事。在一次公开课上,当他和学生一起探究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有零的这一教学重点难点后。他让学生练习103×3时,让一位学生板演。黄老师随机抽了一位学生,没想到许多同学在下面偷偷地笑。黄老师没理会,还是让这位学生板演。结果是这位学生把答案写成了39。这时黄老师才体会到原来学生笑是因为老师找了一位成绩差的学生板演,这下老师肯定会出问题了。黄老师面对全体学生仔细讲解此题,结束后,黄老师再次让这位学生上讲台做类似的题目,结果这次这位学生很快就做对了。这时,黄老师拉着这位同学的手连声说“谢谢”,“我知道你一开始就会做这道题的,你是故意写成39的,你是在帮助老师考考全体同学的,谢谢你帮助我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其实,每位听课的老师都知道一开始这位学生的确是不会做,黄老师用机智化解了教学中的尴尬,更重要的是黄老师用这样的做法极大地鼓励了这位学生,呵护了这个孩子稚嫩的心灵。我深信这段经历会让这位学生会牢记一生。
三、巩固练习环节细节处理的精心
练习是全面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主线,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挖掘教材的智能因素,精心设计练习,创设富有变化的练习情境,使学生学而不厌,做而不烦,体现多元性、趣味性、针对性、层次性、实效性等特点,从而造就“轻负高效”的数学课堂。
刘德武这位来自北京的特级教师。在教学《认识厘米》时,向我们展示了精当、高效的练习设计。当学生掌握了从零刻度开始度量一个线段长度后。这时,刘老师不紧不慢拿出打火机,把直尺零刻度一端烧毁后问学生:“现在这把直尺还能度量物体的长度吗?这样的安排必会引起学生的思考,更主要的是打破了学生思维的定势,不让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度量长度必须要从零刻度开始。在学生理解的情况下,刘老师又把另外一端也烧了,再让学生思考现在这把直尺还能去度量物体的长度吗?刘老师层层递进的练习设计,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了新的挑战,极大的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精彩的练习设计,就需要象刘老师那样去用心钻研教材和充分了解学生,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出人意料之外,完成于情理之中。
数学课堂精彩的细节描写,一切都要以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知识学习为出发和目标,没有有效细节的课堂是个粗糙的课堂,只有在教学中关注数学课堂的细节,才能使我们的课堂绽放出绚丽的色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