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57页的例2、例3、“试一试”“练一练”。
教材地位: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部分内容是通过一个小数乘10、100、1000的计算探索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为以后教学小数与小数相乘奠定基础。
例题简析:例2教学一个数乘10、100、1000……第一步,学生共同研究相同的对象。先用计算器计算5.04×10、100、1000的积,再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教材设计这一步出于三点考虑:第一,便于教师进行指导,对学生说清楚算什么、怎样算以及通过计算研究什么;第二,便于学生开展交流,通过相互评价和相互补充,明白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包括它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位数;第三,初步发现5.04×10、100、1000,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方向相同,移动的位数不同。而感到可能存在某些规律,产生继续研究的兴趣。教学这一步要注意两点:一是根据问题和计算器的计算,把算式和得数都写出来,在算式中容易看到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二是帮助学生辨别小数点移动的方向和位数,特别是移动的位数,有些学生不善于看出来。第二步,充实感性材料。让学生再任意找几个小数,分别乘10、100、1000,继续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并在小组里交流。设计这一步出于两点考虑:第一,学生在第一步的教学中,产生了研究的兴趣,也知道了数学活动的内容和方法。让他们自主找几个小数进行类似的计算和观察,既能维持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习能力。第二,各学生找的小数不同,每个学生都任意找了几个小数,使全班的学习资源非常丰富。丰富的感性材料,让每个学生在交流中都有话可说,在众多具体材料中抽象归纳数学结论,令人信服,也体现了比较科学的认知方法和严谨的认知态度。10、100、1000……只要把它的小数点向右(或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是从大量的具体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数学结论。第三步,总结规律并应用于计算。例3教学把较大单位的数量改写成较小单位的数量,例6教学把较小单位的数量改写成较大单位的数量。这两道题的改写方向相反,改写方法也相反。改写时应该怎样想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例3时,可以先口答2千克=?克、5千克=?克,从中看到这些题都是乘1000,都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然后把经验与方法应用到0.351千克=?克里去。 “练一练”的第1题是应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得数。在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时,如果数里原有的位数够用,则很容易;如果位数不够,要用“0”补足,这是练习中的一个难点。要指导学生怎样补“0”,弄清楚补在哪里,补几个“0”。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数的小数部分缺少几位,可以在小数末尾添几个“0”;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数的整数部分位数不够,可以在整数部分的最高位的前面补“0”。
教学重点::改写时应该怎样想。
教学难点:改写时应该怎样想,如果位数不够,要用“0”补足。
突破重难点措施:
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素材,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的学习意识。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乘10、100、1000……的积。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提高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
5×10 50×10
5×100 50×100
2.比较每组两个小数的大小
4.53○45.3 0.7○0.07
3.导入新课
比较一下,刚才每组中两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为什么每组小数里的数字相同,数字排列的顺序也相同,而组成的小数大小却不同呢?
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小数的大小就不同。也就是说,在一个小数里,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那么,这种变化有什么规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揭示课题: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新课(完成教学目标1、3)
1、教学例2
出示例2:5.04乘10、100、1000各是多少?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上述各题。
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照下面的样子板书:
5.04×10 =50.4
5.04×100=504
5.04×1000=5040
(3)引导观察、比较:每次乘得的积与乘数5.04比较,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50.4和5.04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504和5.04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5040和5.04比呢?
猜想:把一个小数乘10,就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把一个小数乘100、1000呢?
(4)验证: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2-3个小数,分别把它乘10,100,10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与我们的猜想是否一样。
(5)归纳:通过计算,你认为我们刚才的猜想对不对?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
换一种说法,这个规律还可以怎么说?(引导学生说说如果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相当于这个小数分别乘多少?)
2.教学例3。(完成教学目标2、3)
(1)出示例3中的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结合学生的交流适当介绍“蛋白质”的含义。
(2)提出:“每千克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多少”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就是让我们把0.351千克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数。
(3)提问:你体会把0.351千克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数吗?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4)组织交流,并明确:要把0.351千克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数,可以用0.351乘1000;计算0.351乘1000时,可以直接把0.35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3.教学“试一试”和“练一练”
(1)指导完成“试一试”
指名读题,明确解题要求。学生各自填空。
交流:你是怎么填的,又是怎样想的?把“0.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可它的小数部分只有两位,你是怎样处理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填表
讨论:36乘以10、100、1000时,你是怎样想的?土国把36看成小数,小数点应该在什么位置?
把3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时,先要做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2题。
4、学生独立完成第4、5两题
指导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有谁知道为什么同样的物体在月球上会轻很多呢?适当介绍相关的知识。
5、指导完成练习十一第7题
结合解题的过程十学生初步了解森林对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影响,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课堂作业设计:
1、甲、乙两个数的积是0.2103,当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并使积为2.103,乙数的小数点向( )移动 ( )位。
2、根据 46×5=690,1575÷15=105,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4.6×15= 0.46×0.15=
3、0.8+0.8+0.8+0.8用乘法算式表示是( ),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用乘法算式表示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