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个人学期研究计划 10-23
研究课教案一 10-23
2016研究论文(冯菲菲)… 01-04
九月份理论学习 12-16
十二月份研究小结(闻益… 12-15
研究课(2) 12-15
十二月份理论学习 12-15
研究总结(蒋培华) 12-15
研究小结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精彩细节的研究>>研究动态>>研究课教案>>《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臧斌 12月份研究课)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臧斌 12月份研究课)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臧斌 12月份研究课)
发布时间:2014-12-22   点击:   来源:   作者:臧斌

 

主讲稿内容
修改
课题或内容:
(一)、内容:
第一段:先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以它为基础教学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第二段:加强练习,突出知识的实际应用。
第三段:设计了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除了知识的巩固性练习和应用性练习外,突出了对知识的整理和结构的建立,
第四段: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
(二)、总目标:
1、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经历探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2、学生在练习中加强对面积公式的体验。
3、学生在整理与练习以及实践活动《校园的绿化面积》中,努力提高学习水平。
4、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方法)及其推导过程,会运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有关的面积计算。
5、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转化的思想方法
6、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8、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了解转化的思想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难点: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特色:
第一,先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以它为基础教学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因为把三角形、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比较化成长方形简便,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理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比较容易。
第二,加强练习,突出知识的实际应用。为了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全单元安排了三个练习,分别巩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并在简单的情境中应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设计了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除了知识的巩固性练习和应用性练习外,突出了对知识的整理和结构的建立,并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学习评价,小结自己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方面、学习活动的开展方面、习惯与态度等情感方面的表现与收获,力求把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落到教学的实处。
第四,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在本单元结束时,利用已经掌握的五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通过割、补等操作活动,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计算稍复杂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从而提升对常用面积公式的掌握水平。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经历探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教材希望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等图形的面积公式。因为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价值,不只是知道几个公式和进行求积计算,更在于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热情和信心。
研究并推导三角形等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途径是多样的,教材选择了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等方法。这些方法与思路比较贴近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易于操作,适宜大多数学生应用。
教材通过引导方向、提供条件、安排交流、组织思维这样的线索支持和帮助学生探索。
(1)创设启动学生探索的情境。
(2)为学生提供操作的物质条件和方法指导。
(3)在个体操作的基础上安排合作学习。
(4)组织推理,建立数学模型。
2.在练习中加强对面积公式的体验。
本单元结合面积公式的练习是比较充分的,配合每个面积公式各安排了一道试一试、少量的练一练以及一个练习。试一试是学生首次应用新学的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练一练和练习中一般都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对面积公式的理解,突出公式中最关键的成分,二是应用公式求图形的面积,三是解决与面积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这里对第一方面的内容作一些说明。
教材十分重视学生对面积公式的理解,在得出面积公式以后,仍然给学生许多机会,让他们的体会逐步深刻。
3.整理与练习以及实践活动《校园的绿化面积》的编写,充分考虑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内容多了,可应用的范围广了。因此,及时整理学到的知识,经常调整认知结构;回顾学习过程,积累继续学习的资源;联系实际,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知识……都是学生的学习需要。教材编写全单元的整理与练习,安排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实际需要考虑,满足他们的需要,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3课时
第一课    平形四边形面积的计算(1
二、教材简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选自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在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那么,教材这样编排也就给学生留下了比较充分的探索面积计算方法的机会。学生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活动中,通过提出要解决两块地的面积大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的探索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提供了两种提示性的探索方法:一是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数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二是通过剪与拼的活动,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然后计算出面积。教材还安排了一个观察的环节:观察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关系,从中推导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这些都十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促进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学习目标:
1、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5、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完成学习目标123、)
 1、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
 2、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的面积你会求?
(二)、探究新知:(完成学习目标12345
1、教学例1
1 出示例1中的第1组图
完成学习目标1
2 要求:下面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学生分组活动后组织交流)。
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也可以用转化的方法。学生交流后,比较这两种方法,突出转化的方法更方便、快捷。
在例1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稍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相对简单的,熟悉的图形,让学生初步感受转化方法在计算面积中作用。
2 出示例1中的第2组图
完成学习目标2
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学生交流,教师适当强调转化的方法。)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2、教学例2
完成学习目标3
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交流)
师:你能想办法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吗?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操作情况
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实现转化,另一方面强调要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以便达到转化成长方形的目的
4)教室用课件进行演示并小结。
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稿剪开,再通过平移,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5)小组讨论:
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6)学生总结
3、教学例3
完成学习目标4
1)提问: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都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呢?请大家从教科书第123页上任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再求出面积并填写下表。
转化后的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长(cm
宽(cm
面积(cm
底(cm
高(cm
面积(cm
 
 
 
 
 
 
 
 
 
 
 
 
 
 
 
 
 
 
2)学生操作,反馈交流。
3)用字母表示面公式:S = a h(板书)
在例3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全过程。理解公式
作业设计: 完成学习目标12345
校内作业(基础性作业)
1、指导完成试一试:明确应用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般要有两个条件,即底和高。
 2、指导完成练一练:强调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3、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家庭作业(拓展性作业)
1、根据下表中的数据,把表格填写完整。
12厘米
 
24厘米
 
5厘米
8
 
 
面积
 
96平方米
144平方厘米
12平方分米
2、量一量,算一算你身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看,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练习一7)
(1)升降机上升8米记作+8米,下降5米记作( )米。
(2)一幢大楼18层,地面以下有2层。地面以上第3层记作+3层,地面以下第1层记作(   )层,地面以下第2层记作( )层。
(3)学校举行自然科学知识竞赛,抢答题的评分规则是答对一题加100分,答错一题扣10分。如果把加100分记作+100分,那么扣10分应记作( )分。
 独立完成后同桌互批,再分组读一读。
4、你能再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
5、做一做:练习一9。
家庭作业(拓展性作业)
练习一的第7~10题。
六、资源提供:配套光盘。
教学反思: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