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个人学期研究计划 10-23
研究课教案一 10-23
2016研究论文(冯菲菲)… 01-04
九月份理论学习 12-16
十二月份研究小结(闻益… 12-15
研究课(2) 12-15
十二月份理论学习 12-15
研究总结(蒋培华) 12-15
研究小结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精彩细节的研究>>研究动态>>评价反思>>第四次课题研讨活动评价(谈莉)
第四次课题研讨活动评价(谈莉)
第四次课题研讨活动评价(谈莉)
发布时间:2014-12-05   点击:   来源:   作者:谈莉

 

第一节课: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即“设疑激情———引导探索———应用提高”。
  1、设疑激情: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课始汪老师让学生随意摆两根小棒导入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通过分类辨析,突出两条直线相交与不相交的区别,并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理解了“看上去不相交的两根小棒,看成直线可以无限延伸的话是相交的”。从具体图形中抓住了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永不相交的特征,让学生理解“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引导探索:当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之后,教师所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提供适当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去探索知识,从中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师只是引导、参与学习,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在新课教学中,汪老师出示了一组判断题,让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的平行的意义,“判断哪两条线互相平行,为什么?”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辨析,进一步理解了“直线、不相交”等关键词,而且借助长方体的操作、多媒体演示立交桥等,得出了“不同平面”和“同一平面”的区别,使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从而使学生主动反思刚才关于“平行” 的定义,产生了完善定义的内在需要,这时师生共同补充完整定义就水到渠成了,难点被有效突破。
  3、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在这一环节中汪老师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平行线,体会平行线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从身边的实物形状,如黑板、课桌、课本……的两条对边到运动场上的直跑道、电线杆……验证了平行的意义。当老师出示一些平面图形要求学生指出上面有几组平行线段时,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一种挑战,也进一步深化了平行的意义。
 
第二节课:
根据课标要求,本节课的目标有三点:1.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2.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3.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老师课前准备比较充分,能紧紧围绕目标,依托教材展开教学,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教学中能充分利用例题情境,学生通过摆一摆、围一围、看一看、画一画、说一说等有效手段,发现一一列举策略的价值,在说的过程中能注意不遗漏、不重复。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始终围绕问题展开。让学生结合情境自己发现问题,再通过不同模式的练习,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等手段,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启发了学生思维,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自然、流畅,似行云流水,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明显,特别是以下的感触。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一一列举的方法,并能主动运用这种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我们要用一一列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是最重要的。教学中,臧老师所呈现给学生的例题,用22根栅栏围长方形,有几种围绕法?首先让孩子明白为什么我们要选取一一列举的策略,选择其他方法容易出现什么问题?这一点臧老师做得比较到位。接着臧老师通过展示了几位同学的作业情况,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在排列时要将所有的答案有序排列,这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让孩子在遇到问题和困扰后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些。
2、在教学中,臧老师经常会向学生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用哪一种围法比较好?为什么?观察面积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等富有思考性的问题,牢牢抓住了学生,将学生的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不论学生是采用画图还是计算的方法,其实他们的头脑中都要先想到长+宽=11。为了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在教学例题时,臧老师先帮助学生分析题意,避免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盲目性,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发展抽象思维,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从书本自然走向生活实践。
另外就本课,提出一点想法:教学中,臧老师不管是在分析例题,还是讲解练习题,出示的都是表格,这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容易对学生进行误导,使学生形成片面的认识:一一列举策略就是列表。我觉得在解决问题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开展列举活动,可以设计表格进行列举,也可以不画表格,根据题目的情况采取简易、方便的方法,如回忆三位同学排位置的时候,可以不出示姓名,直接用符号代替会更加方便。知道用一一列举策略解决问题时并不需要拘泥于表格,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不断积累优化策略的经验,增强灵活选用策略的能力,多形式解决问题。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