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和相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情景,体验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关系,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能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形成平行线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了解生活中的平行现象。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平行线,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平行线,能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情感与态度
渗透分类思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提高学生欣赏平行美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和良好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日常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
教学难点:1、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特征。
2、能借助直尺、三角板等工具画平行线。
教具、学具准备:
直尺、三角板、铅笔、方格纸、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 活动激趣、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手,摸一摸课桌的面,感觉怎么样?
(很滑,很平)[指名]
2、说的对。很平。所以说桌面是一个平面。[板书]
3、老师用手摸一摸黑板的面,也很平,它也是平面。
4、出示一个正方体盒,摸一下上面,并说上面是一个平面,前面也是一个平面,现在老师在正方体的上面画一条直线,在前面也画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吗?(不在)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板书:同一平面)
5、师: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小游戏。
要求:(1)、把你手中的两根小棒摆在桌面上。任意的摆一个你所喜欢的图形。
(2)、并用直线表示。并选取几位学生作品展示。
(3)、谈话:刚刚老师把你们所画的图形整理了一下,大概有这里三种,这三幅图都是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你能把这三幅图根据直线的位置关系分成两类吗?小组讨论,反馈。追问:为什么?
观察第一幅图,这两根直线是什么位置关系?(学生可能说交叉,教师引导:在数学上叫相交)(板书:相交)那么第二幅图呢?这两根直线是什么位置关系呢?同桌可以交流一下,(教师引导学生想直线的特点,直线可以无限延长。)延长之后发现两根直线相交。那么第三幅图同一平面内,这两条直线相交吗?无限延长后会相交吗?(不相交)那么我们就说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板书) “互相平行”还可以怎么说呢?引导规范:第一条直线和第二条直线互相平行,第一条直线是第二条直线的平行线,反之(第二条直线是第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两种位置关系呢?
小结: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是平行,就是相交。
二、结合生活、展开教学
1、判断下面图形中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吗?(多媒体出示)并说说为什么。
2、刚刚我们会判断平行线,那会来找一找平行线吗?现在请擦亮你们的眼睛,找找教室里有哪些平行现象呢?(指导说出:黑板的上下两条边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电视屏幕的上下两条边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那你能在你的学习工具里找一组平行线吗?
三、操作实践、创新应用。
1、谈话:刚刚我们在教室里找到了几组平行线,那你能不能利用手边的工具画一组平行线呢?(教师巡视)请学生汇报:利用什么工具?怎么画的?
2、师:同学们都很聪明,利用不同的方法画出了一组平行线,如果我要求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你准备怎么画呢?(学生想,如果学生不会,可示范,三角板上下移动,提出平移。)要平移就要先用三角板与直线重合,为了让这条直线能精确平移,我就必须给它一个平移的轨道,(师示范,学生按住直尺)提出轨道不能动,是直线进行平移,所以要移动三角尺,然后再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指明两位学生进行板演,要求向下平移。
3、学生尝试画教科书第40页的“试一试”。如果有困难可以请同桌互相帮忙。画完之后相互检查是否平行。提炼方法,学生说教师提炼。一摆、二靠、三平移、四画。
4、我们刚刚画的只规定了一条直线的位置,没有规定另一条直线的位置,如果把另一条的位置固定了你还会吗?学生尝试练习画第41页第4题,第一个尝试画法,第二练习巩固。画完之后相互检查是否平行。
5、小结:画一组平行线我们可以利用已知工具上的一组对边来画,我们也可以通过平移的方法来画一组平行线。
四、巩固练习
刚才我们学会了平行线的画法,那现在屏幕上的有几幅平面图形,你能找出其中有几组平行线段吗?并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画一画,一组平行线用一种颜色。(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纸上之后,请学生到屏幕上演示)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平行与相交)我们也学会了用现成的工具和平移的方法画一组平行线。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存在很多平行现象(出示多媒体图片),其实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它们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希望同学们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