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个人学期研究计划 10-23
研究课教案一 10-23
2016研究论文(冯菲菲)… 01-04
九月份理论学习 12-16
十二月份研究小结(闻益… 12-15
研究课(2) 12-15
十二月份理论学习 12-15
研究总结(蒋培华) 12-15
研究小结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精彩细节的研究>>研究小结>>1月份研究小结(陈志强)
1月份研究小结(陈志强)
1月份研究小结(陈志强)
发布时间:2015-01-17   点击:   来源:   作者:陈志强

尝试有没有学问?尝试法的教学有没有价值?用这样一个蕴含着巧妙技巧的课题,花这么长时间来教尝试法,会不会是一种浪费?

这是很多教师听完这一课产生的疑问。

但从高等数学学习、从研究和生活实际来看,我认为,尝试法大有用武之地,正像老子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仔细想一想,我们的学生是否碰到一个新问题,往往束手无策,不敢尝试,不敢下笔?当我们能够坦然面对失败,学会从错误中学习,是否就会别有洞天、风光旖旎?我想这就是这节课师生都不愿意下课的原因所在。

傻瓜也会的尝试法,是不能快教、不能精教的,得让学生像傻瓜一样慢慢地尝试,慢慢地感悟。蝴蝶破茧的道理大家都懂,心急的好心人用剪刀去帮忙,结果会是怎样?

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这句话出自卢梭之口,今天听来,简直是谬论。然而,卢梭自有他的道理。

卢梭为其惊世骇俗之论辩护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我相信卢梭说的这句话。

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在希腊人看来,学生必须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地发展其心智能力。正因为如此,当下,不少有识之士纷纷喊出了教育是慢的艺术的口号。

可能我们还是要追问:孩子为什么要来上学?我们的教育是培养聪明的孩子还是培养智慧的学生?这两者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异?

美国学者贾尼丝·萨博把培养聪明的孩子还是培养智慧的学生的两种教育概括为——

由此观照施银燕老师的鸡兔同笼,其教学价值就不用多说了。有朋友要说:浪费时间?那还不容易!其实不然。这里的花时间,不是慢条斯理,不是拖沓冗余,而是一种农人心态,一种道家风格,一种等待艺术。

如果说教育即生长,那么教育的使命就应该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什么是最好的环境?第一是自由的时间,第二是好的老师。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合作,就更需要教师具有苏格拉底式的反问功夫,来催生学生的智慧。

这节课,在各小组出示完自己的作品后,老师推荐了一份未完成的表格,引发大家对失败的讨论,凸显了这节课的数学精神和人文意义:不单单是会尝试,更重要的是敢尝试。尝试,就一定会有失败。怎么看待失败?经过这样的反问,孩子们很好地体味到尝试没有不失败的,除非你不再尝试的真谛。

课堂中,教师当勇敢地退,适时地进。让学生磨洋工之后,更需要彰显教师提炼、概括的功夫,促进更多的学生更好地发展。请看课中老师的一段总结——

从刚才几个同学的发言中我听到了这两个词(指板书),你们的尝试不是没有根据的,而是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后再作调整,才使尝试的过程变得简便。6只鸡6只兔,是36条腿,有的人只看到36≠30,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而咱们好多同学还能从中分析得到更多的信息:36不仅不等于3036>30,腿多了,说明(生:兔子多了),兔子多了,当然要减少兔子增加鸡,所以我只会往鸡增加这个方向再去尝试,大大缩小了尝试的范围。通过思考分析之后作出调整,就能更快地成功!

也有反过来的,教师画龙,学生点睛。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看不到老师急切地想把结论奉献给学生的浮躁,看不到大部分学生似懂非懂的照搬,看不到后进学生不知所措的茫然,看到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妙……

鸡兔同笼的教学如此,其他课的教学呢?

好课,不在小技巧,而在大情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