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个人学期研究计划 10-23
研究课教案一 10-23
2016研究论文(冯菲菲)… 01-04
九月份理论学习 12-16
十二月份研究小结(闻益… 12-15
研究课(2) 12-15
十二月份理论学习 12-15
研究总结(蒋培华) 12-15
研究小结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精彩细节的研究>>研究成果>>学期研究论文(陈志强)
学期研究论文(陈志强)
学期研究论文(陈志强)
发布时间:2015-01-19   点击:   来源:   作者:陈志强

 

关注课堂评价,成就精彩数学课堂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评价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关注和重视。但由于理解和行为上的偏差,不少老师的课堂评价语言都存在模糊的倾向,空泛、笼统、缺乏明确导向,所以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一些数学课:设计精美、教师投入、课件华丽,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课堂气氛不温不火,学生也若即若离,亮点不多,更是少了一些高潮与精彩之处,似乎整堂课就差了那么一点点火候。那么,我们应该在何处添上一把柴火,让课堂之水沸腾,使数学课堂更有效呢?个人以为,可以通过教师巧妙的课堂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点燃思维的火把,不断获取成功的体验,并有所收获。下面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一、从评价内容入手,深入钻研与解读教材
对于一个数学教师而言,解读教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现代网络技术的高度发达,使得我们很多教师缺乏琢磨教材的耐心和细心,更多地依赖网络搜索,还有一些教师,过度依赖教参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方法,甚至照搬教参。现成的教材分析教师对课堂随机生成应变能力不强,课堂评价语只能模糊,教学只能变得肤浅。
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是保证课堂评价富有实效的首要条件。每节课前,教师都要深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力求做到以教学来定评价,预设不仅仅是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知识理解误区,更应当设计学生每一种回答后教师的评价,并预料这种评价对回答者及其他学生会产生的影响。正如一位特级老师所言:“教师在设计课时,哪一个地方用到评价,用到什么样的评价都应当心中有数;甚至可以把你预先的评价语写下来,这样才能做到评价到位,激励有效。”
二、从语言习惯入手,树立良好的评价行为
评价语言力求简洁而具体,有启发性和指向性。实施口头评价时,要言简意赅、画龙点睛。既要指出学生的优点,多给予肯定与赞赏;又要指出学生的缺点
与不足,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如对学生说“你做错了”,不如说:“你越来越进步了,只是最后一步的计算有偏差!”对学生说:“你做对了!”不如说:“从你对这道题目的解答,看得出你确实在计算能力上大有进步!”评价语言还要做到自然、亲切,做到尊重学生,富有真实情感。如:“谁能听懂他的意思?”“你来解释一下?”“你真是他的知心人!”“刚才某某是先拆后减的,与他的想法差不多的有吗?”“还有与他们的不一样的方法吗?”“对于他的方法,你还有什么疑问?”不断地引导点拨,促使学生在解读同伴意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在相互交流评价中,学生的意见及时得到补充、调整而更趋完善,从而有效地使教学向更深层次推进。
三、从评价时机入手,寻找恰当的评价时间
课堂评价相对于课堂提问来说,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与随机性。机智的教学评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在课堂瞬间产生神奇的教学效应。
机智的课堂评价主要表现为教师能抓准三种时机:一是学生精彩作答时,此时激励的课堂评价能催人奋进,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否则时过境迁,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教学《中位数和众数》 时,当某个学生能相对完整地归纳出众数的定义时,教师就说:“你的回答使我感到你的数学思维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性。”这种即时的评价性语言对学生来讲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可能会激励学生终身去探究知识。二是学生欲答而不能时,及时的课堂评价能启而有发,使之豁然开朗;三是学生回答有误时,巧妙的课堂评价能指点迷津,明确方向。而能否及时抓住这三种时机,取决于教师课堂倾听与观察的水准,一个用心倾听的教师能为即时有效的评价引来源头活水,在教学的细微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心诚意切,实事求是,从而营造出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调动起所有学生关注评价、参与评价。
四、从学生主体入手,实施因人的课堂评价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和体现个体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限度实现自身价值。”学生希望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是公正、积极的肯定,由于学生自身的思维特点和家庭背景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发展上必然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善于挖掘每个学生的特征,在评价时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同时,使评价能够针对学生的个性,有的放矢地增强其学习的动力,促进其最大限度的发展。甚至可以把学生推向教学评价的“前台”,提倡网络式评价方式,包括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如: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后,教师要求学生用学具做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做完后展示,教师问:“大家的作品都合格吗?”“合不合格,光用眼睛看是不行的,最好检验一下。”一位学生如此回答。经过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记录如下:我们组认为要量一量四个角是不是直角;不用量,只要折一折就行了;我有意见,如果四个角都不是直角,折一折是检验不出来的,所以量一量还是有必要的;我也认为量一量是有必要的,只要量一个角,其他的角折一折就行了;我们组有补充,还要量一量边,长方形是对边相等,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评价主体多元化,从教学实施的情况看,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而且能对他人的想法给予恰当的评价,有赞同,有反对,有支持,也有反驳,激烈争论的场面时有出现,令人不得不拍手叫好。可见,教师利用主体的评价,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五、从评价方法入手,努力使评价贴近学生
1.要变“敷衍”为“真诚”。置身于课堂,听到的最多的评价便是教师的“你真棒!好极了!”即使学生做对了一道很简单的计算题,教师也不失时机地夸奖“你真棒!”这样泛泛的称赞和过多过滥的表扬是否也会让学生感到教师赞扬的贬值呢?要看到的是:有的学生因为自己已经被老师称为“棒极了”,所以课堂上就左顾右盼,不再认真聆听了。有效的评价首先应该是真诚的,是发自教师内心的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而不是虚伪敷衍和做作。只有真诚的评价,才能贴近学生,唤起学生的倾情投入。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我让一位学生上黑板用竖式计算3.14+256.135,他写得很工整,很准确,我就适时给以评价:“这位同学列的竖式真清楚!书写真工整!”再如,在教学笔算除法时,有位学生笔算完一道除法式题后,马上接着用乘法进行验算这道题,师即时给以评价:“ⅹⅹ同学为了确保计算准确,他早就已经养成了验算的好习惯,太好了!”„„等。课堂上只有教师做出内心的真情陈述,回应以精彩真诚的评价,师生之间由此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反之,如果教师单纯以“哦”“嗯”“不错”来敷衍,学生学习情感定会大受影响。
2.变泛泛为具体。实践表明,课堂上教师泛泛而谈的评价无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具体发言内容能即兴做出针对性的、独到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并获得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正确导向。例如教学“34-18”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试算,然后汇报交流,大部分学生汇报用竖式算的一般方法。其中有一个学生说:“我不是用竖式算,是这样想的,把18看成20,先算34-20=14,因为多减了2,要再算14+2=16。”我及时表扬他:“你真聪明,这样思考比用竖式算更简便。”这样的语言形象具体,能激发学生的想象,从而让学生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进入更加积极的思维状态,产生更多的奇思妙想。再如小组合作后指出:“你们小组可真棒,想的办法最多。” “这个小组,有的拼,有的摆,有的贴,分工合作,很快完成了任务。”“你瞧,这个小组的同学,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多认真呀!”等,在评价中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变单一为多样。有的教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的语言非常贫乏,其实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应该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有益交流,有时往往不是直接的说明,而是给予一种感受的空间,留一点点余兴让人去回味、去揣摩,可以是旁敲侧击式的评价语,也可以是点拨提醒型的评价语,还可以是满含期待的评价语等。评价语既可以是具体的语言,也可以是鼓励、期待的眼神,还可以是点头微笑的表情,如面对回答精彩的学生,教师表现出惊讶的表情,和学生握个手,也是一种肯定。此外,课堂评价既可以是教师给出的,也可以是同学间的互评,如一位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请学生评价他的回答,学生说“好”,教师引导:“好在哪里?” 学生说:“声音清晰响亮,态度大方”。如此训练,由扶到放,学生也逐步变得能评、善评。
4.变“一刀切”为因人而异。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个性的不同与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作出富有针对性的评价,从而使评价更有明确性与实效性。如果教师对学习优秀的学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评价都是“你真棒”“真不错”,激励作用就会大大降低。我们建议,对优等生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要以竞争性评价为主,不能过多过滥地夸奖。对中等生,既要揭示其不足,又要指明其努力的方向,采用激励性评价。如课堂上我通过表情、动作与学生直接交流,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我赞许地点点头;当学生因紧张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以充满希望的眼神鼓励他;当学生上课精神不集中时,我轻轻地拍一拍他的肩膀,提醒他听讲要专心,以此来传达一种关爱,表达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大于随意的言语评价。
其实,数学课堂即时评价是丰富多彩的,它更是智慧生成的,需要教师深厚的教学基本功与精彩的课堂语言。相信,只要教师在课堂中倾听、在生活中积累,在实践后反思,让课堂评价真正落到实处,学生会因为你的评价而一次一次的惊喜,教师也会因自己的评价而享受课堂的精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