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行》这节课,汪老师设计巧妙,朴实中彰显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本课重点是认识平行的意义和掌握画平行线的一般方法。其中,认识平行的意义中,对“在同一平面内”的理解是本堂课的难点。所以在课堂的一开始,汪教研就先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平面。他先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空白的屏幕页面,学生正奇怪呢?怎么什么也没有?在学生的疑惑中,汪老师就解释了:可以把这个屏幕看作一个平面,然后让学生试着找一找教师里还有什么面可以看作一个平面,加深学生对平面的印象和理解。接着从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入手,由学生自己画两条直线位置关系有哪些情况,充分展示学生所画的作品,由老师归纳出5种情况,这5种图形的选择,设计别具匠心,它们包含了学生所画的情况,让学生在思辨中理解什么是相交,什么是平行,从而理解概念。
在理解概念后,汪老师设计了一道判断题,这道判断题的设计非常独特,它由静态的变成了动态的,用动画演示出了相交——平行——相交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并判断位置关系的情况,渗透平面内分开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了相交就是平行。
接着就是让学生重点理解“同一平面”,汪老师在这一环节为学生的探究给足学生时间去思考、讨论,非常有耐心。他设计了在一个长方体的两个相邻的面上各画一条直线(一横一竖),学生在判断过程中形成认知冲突,和已学的概念产生比较,在讨论中明确了平行的概念中所必须的一个条件就是“在同一平面内”,而长方体这一直观教具也充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在找生活中的平行线这一环节中,汪老师充分利用图形的平移,让学生寻找相对应的平行线,巩固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的经验从具体直观上升到图形水平。
在学生建立并理解平行概念后,汪老师为学生提供宽松的氛围,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探究,允许学生充分思考、探索画平行线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汪老师用轻松的语言,和学生一起示范并讲解科学的画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画平行线的注意点,让学生在学和练中掌握画法。
在这节课中,汪老师注重让学生在体验中丰富经验,获得方法,享受快乐,得到发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是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好好学习的精彩课堂。
臧老师的《一一列举》和策略思考:独立解决例1时,很多孩子对于已知周长和长或宽,求另一个量很不熟悉,受四下“因数和倍数”单元的负迁移,很容易联想到把18拆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从而找出3组错误的解。联想到“指尖上的数学”和“1+1>2”的合作学习实践,决定加强动手,小组合作,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只限于眼前问题的解决,渗透实施“课堂十分钟。
对课题的思考:从数学本身的体系及以往上课、听课过程中,大多习惯了“列举或列举法”,“列举”一词的理解,字典的解释是“一个一个举出来”,应该说就是“一一列举”的高度概括。发现孩子的理解分两派:其中有人认为是“举例”,举一个或几个进行说明即可;有人才认为“要把所有情况一一列出来”。而对“一一列举”的理解,有的孩子认为需要一个一个列出来,甚至有的提到:“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就是不用写算式,把所有方法都写出来”、“能培养我们有条理的思维”、“使数学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