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行》教学评价与反思
“平行”是几何概念,在认识直线以后教学。汪老师先让学生在熟悉的活动中提取已有经验,再观察、比较、分类,由表及里地体会概念的本质属性,然后识别生活里的平行现象,加强对概念的理解。这些安排,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符合认知原理,较好地体现了教材的意图。
对“在同一平面内”的理解是本堂课的难点。课上汪老师(课件出示立交桥),有些汽车在上面行驶,有些汽车在下面行驶。然后提问:“当两辆汽车开到交叉路口时,它们会相撞吗?”(不会)说明这两条路线会不会相交?(不会)为什么?(因为一个在上面一个在下面)也就是说因为它们不在?(同一平面内),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我们可以这样表示,不在同一个平面的这两条直线能这样表示吗?(不能)显然这样教学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在同一平面内”的含义。
找生活中的平行线,并让学生体会在同一平面内。再在图形里找平行线?动手操作,做一组平行线。在这个大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感官:眼看(看图片)、嘴说、脑想(联想平时见到的平行线等)、手动(运用手中的材料做平行线),;同时尽量创造一个使学生积极参与的氛围:在这一过程中,还考虑到了层次安排:由有表象的运用层次,到脱离表象进行想象(通过开窗关窗回忆平时生活中见到的平行线和已学过的图形中是否有平行线)的层次,再到创造的层次(运用工具材料做一组平行线实际是一个知识的再创造)。
教学画一组平行线,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过直线外一点画直线的平行线。教学时多让学生黑板上来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有错就纠错。画完后总结步骤。
听了汪老师的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感觉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真是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