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研究小结
我发现:“这道数学题我讲了这么多遍,学生还是做不对,还是出错。”学生的这种错误是再次差错(相对应的是首次差错)。造成这种差错的原因,可能是知识性差错和方法性差错引起的,也可能是习惯性差错和偶然性差错派生出来的。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对错误的纠正和理解不能期望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练习就能达到,主要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并以学生主体内在的“观念冲突”为主要前提。对于前者我们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角度深入分析原因,找到病症。因为明白人明白的算理是一样的,不明白的人却各有各的困惑。单凭正面引导有时很难达到预期目标,教师只有明白了学生的困惑,合理利用差错制造一个利于学生形成认知冲突,促成“自我否定”的教学场,让学生从知识源头予以杜绝,并且“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至于后者,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要“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尽量不犯同样的差错。其次可以适当施以批评教育,俗话说:“无方不成圆”,同样没有批评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这样褒贬结合、因错制宜,让学生从正反、成败、羞荣等多渠道认识、体验、行动,最大程度上减少甚至避免再次差错的出现。
由上看出,每个差错资源的不同处理策略,折射了教师不同的理念,每一个行为都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每一个细节的深处都有着我们最原始、最纯真的想法。只有我们树立正确的差错资源观,变差错为资源,化腐朽为神奇,为开展教学活动、解决教学问题服务。针对不对类型的差错,遵照“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思想”,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予以引领,尽量留给学生更多自我发现的时间和空间,给予学生主动改正错误的机会,赋予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便能映射出学生无限的创造与智慧,这就是引领差错资源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