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的含义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第六册P74-77。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究比较面积的方法,学会用观察,重叠,数方格等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概念。
教学难点: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具准备:
计算机课件、图形若干,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课件出示两个长方形)
师:这是两块菜地,狮子大王要把这两块地分给山羊和狐狸,忠厚的山羊让狐狸先挑选。狐狸急急忙忙挑了这一块,(“狐狸”两字显出)狐狸这次有没有占到便宜呢?
2、学生发表意见
3、揭示课题: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那就是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面积。(板书:面积的含义)
二、主动参与,探究“什么是面积”
(1)认识“面”
1、老师指导摸面
面积与面有关,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请同学们看好,老师是怎么摸的?
(手掌伸平,摸满整个面)
2、学生摸面
你也能试着摸身边的面吗?(课桌面,椅子面,尺子面,橡皮面…)
指名交流并演示。
3、感受一些大的面
师:拖地拖得是——地面,粉刷工人粉刷的是——墙面
(2)感受“面”的大小,认识面积
1、什么是面积
认识了这么多的面,下面我们来具体比较这块黑板的面和数学书的封面,你发现了什么?
师:对,面是有大小的。(板书:面的大小)
师:我们把一个面的大小叫做这个面的面积。
2、用面积说话(课件依次出示)
师: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
数学书封面的大小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师:你也能试着说面积吗?
是 。
师:我们已经知道黑板表面的面积比数学封面的面积大。你还知道谁的面积比谁的面积大或小吗?
比 大(小)。
3、比较手掌面的大小
师:这是老师手掌的面积,同学手掌的面积在哪里?老师手掌的面积比同学手掌的面积——大
你有办法证明吗?
老师与一同学的手掌面重叠在一起。
4、认识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
师:如果把物体按照它的形状画下来,(师沿着数学书的边画出平面图形)就得到了平面图形,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课件出示)
师:平面图形的面积在哪里?(课件显示一下面积)
师: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平面图形的面积。(板书:平面图形的大小)
(黑板上画出:
师:它有面积吗?为什么?
(师在“平面图形的大小”前加上“围成的”)
三、动手实践,探究“比较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1、师:你会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吗?(课件依次出示)
①P60第五题(规则的平面图形的大小比较)
师:这是某校的平面示意图,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启发学生用不同的语言描述。如运动场的面积最大,花坛的面积和水池的面积差不多等。)
②P59第二题(不规则平面图形的大小比较)
师;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
(学生回答后显示出各省的面积并要求学生读一读)
师:你是怎么比较出它们的大小的?
小结:当大小很明显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眼睛看比较出谁大谁小,我们把这种方法叫观察法。(板书:观察法)
2、比较一边等长的长、正方形。
师:可观察法有时不太可靠。(课件出示)
2号 3号
请同学们从信封里拿出2号,3号两张纸片,
①这两个平面图形哪个面积大?你有办法证明你的观点吗?
②交流:把两张纸重叠在一起,(生演示)我们把这种方法叫重叠法。(板书:重叠法)(课件演示)
3、比较两边都不等长的长、正方形。
师:请同学们再回到一开始的狐狸和山羊的两块地,你觉得谁的面积大?你有办法证明吗?
(课件出示)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
同桌合作要求
1 (1)可以自己想办法,也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的材料。
2 (2)想出一种办法后,组长带领大家去探究其他的办法。
3 (3)操作后把得出的结论在小组里说一说。
小结:通过数一样大小的小方格我们也能判断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板书:数格子
三、应用练习,拓展提高
1、P60④ (课件出示)
师:怎样判断?
学生数方格
全班交流
师:通过数小方格我们可以判断面积的大小。
2、现在你有办法知道狐狸它有没有占到便宜吗?(课件演示)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初步感知面积单位
师:在比较面积大小时,谁帮了大忙?
老师这里有两张纸也画了些方格,想请同学们帮我数数比比它们的大小好吗?但老师有个小小要求,男同学数一张,女同学数一张行不行?
女同学数:4
男同学数:6
汇报
师:是不是男同学的看到的纸大?
出示刚才的纸
师:利用方格要怎样?
师:所以就需要统一度量的单位,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单位。
六、作业
在方格纸上画面积是12小格的图形,你有几种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