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个人学期研究计划 10-23
研究课教案一 10-23
2016研究论文(冯菲菲)… 01-04
九月份理论学习 12-16
十二月份研究小结(闻益… 12-15
研究课(2) 12-15
十二月份理论学习 12-15
研究总结(蒋培华) 12-15
研究小结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精彩细节的研究>>理论学习>>2015.6学期研究总结(王红霞)
2015.6学期研究总结(王红霞)
2015.6学期研究总结(王红霞)
发布时间:2015-07-0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红霞

 

雕琢教学细节,成就精彩课堂
通过一个学期的课题研究,我觉得: 细节是一种日积月累的积淀,积淀的是敏锐和精神,充盈着灵动的智慧;细节是一种长期潜心的准备,准备的是丰厚和深刻,蕴含着博广的大气;细节是一种精心雕琢的实践,锻造着对教育的执著和忠诚。
在一些有影响的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你会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善于用特有的数学机智去捕捉课堂中的每一个教学细节,从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创造出精彩的课堂。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早就耳熟能详。那么细节是什么呢?细节是一种日积月累的积淀,积淀的是敏锐和精神,充盈着灵动的智慧;细节是一种长期潜心的准备,准备的是丰厚和深刻,蕴含着博广的大气;细节是一种精心雕琢的实践,锻造着对教育的执著和忠诚。
在一些有影响的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你会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善于用特有的数学机智去捕捉课堂中的每一个教学细节,从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创造出精彩的课堂。
【案例】:特级教师林富良《圆柱的认识》
课上, 林老师引入课题后,将学生分为六人一小组,在明确研究内容和方法后,借助老师提供的学习包(内有大小不一的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纸片和几个纸做的圆柱体、非圆柱体)进行探究学习,在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一阵后,纷纷向老师汇报研究成果。
……当学生汇报完圆柱的高的有关知识后。
师:日光灯管可以看作一个近似的圆柱体,它的“高”人们通常怎么表述?
生:人们通常用“长”来表述。
师:一元的硬币也可以看作一个近似的圆柱体,那么它的“高”人们通常怎么说呢?
生:人们通常说成是“厚”。
(这时所有的学生的兴致都很高)
师:我们同学家里挖的水井同样可以看作一个近似的圆柱体,人们又怎样说它的“高”呢?
生(迫不及待地齐答):“深——”
【感悟】这看似不起眼的三问三答,,虽然平淡无奇,却又是一般人难以想到的。它把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一方面使学生的脑海中圆柱体的表象更为丰富,同时也为学生日后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很好的伏笔。以往我们在教学这节知识时,总感觉学生对圆柱的特征掌握得“很好”,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却在“长、厚、深”这三个字的理解上经常出问题。类似的情况也使得我们老师和学生十分苦恼:为什么平时学的时候似乎很到位,但到实际应用时却又问题百出。现在看来,其根本问题就在于学的时候一般是纯数学知识,而用的时候是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许多老师在教的时候没有注重沟通两者的联系,再加上学生没有具体的感受,数学知识也就成了枯躁乏味的知识,也正是由于这种脱节,造成了师生的苦恼。现在想想,生活即教育,若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能注意随时加上诸如上述林国富老师设计的三问,沟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数学还会让学生望而生畏吗?
细节是可以预设的。这种预设来源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入把握,来源于对学生的真情体察和呵护,来源于对课堂的熟练驾驭,来源于细心的教师在教育生活中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有价值的教育细节,并精心地筛选和运用这种教育细节。
 
   细节是可以挖掘的。细节的挖掘必须有教育智慧来支撑。新课改的课堂是人文的课堂,是个性的课堂,是生动而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如果说及时准确的捕捉细节是教师的“教学自觉”的话,那么准确有效地挖掘细节则是一个教师“教育智慧”的体现。
记得华罗庚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可见课堂上一个个细节,见理念,见价值,见功力,见境界,见文化,见魅力……。只有精心雕琢教学细节,方能成就精彩课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