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
一、教学前的反思(教材简析):
例1说说生活中看到的圆,把教学的话题集中到圆上来。让学生自找工具想办法画一个圆,在画圆的过程中感受圆的边是曲线,这是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教材里没有直接指出圆是曲线图形,把机会留给学生体验和交流。这样,学生在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深入了一步。 例2通过使用圆规画圆以及了解关于圆的几个重要名称,进一步认识圆。用圆规画圆,不仅是规范地使用工具作图,而且在画圆的时候能体会到,圆是铅笔绕固定的一个点旋转一周画成的图形。教材让学生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既满足学生“玩中学”的愿望,又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画圆的方法。在学生试着画圆时,教材用四张连续的图片,展示了使用圆规画圆的要领:用尺确定圆规两脚尖的间距;把圆规针尖固定在纸的一个点上;手握旋柄,绕固定的点把圆规旋转一周,画出一条封闭的曲线。这里的展示,对不能独立使用圆规的学生起示范与说明的作用,对能用圆规画圆的学生有提醒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的作用。联系圆规画成的圆,教学圆心、半径、直径,对它们的形状、位置和常用的字母分别作了清楚的阐述。如圆心是一个点,是圆规针尖固定的那个点,用字母O表示;半径是线段,一端是圆心、另一端是圆上任意一点,用字母r表示;直径也是线段,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用字母d表示。教材还让学生在自己画的圆上标出圆心,画出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用字母表示,体会并内化知识。再经过“练一练”第1题的辨析和度量长度,能更准确地把握半径、直径的概念。例3安排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活动,深入体验圆的特征。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体验,教材设计了四道讨论题。其中前两道是通过画与量获得体验: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无数条半径(直径),且长度都相等。理解“无数条”,感受了线是无数个点的集合;发现“长度相等”,是圆的本质特征,也是车轮和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做成圆形的原因。后两道题要通过对折圆获得答案,发现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以及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对圆的认识就更深入了一步。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掌握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掌握画圆的方法,知道半径与直径有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掌握画圆的方法,知道半径与直径有关系。
突破重难点的措施: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圆及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并掌握圆心、半径与圆的位置和圆的大小的关系,掌握半径与直径的牲及关系。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及其空间观念的建立。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四、教学过程:
1、学生认识圆及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并掌握圆心、半径与圆的位置和圆的大小的关系,掌握半径与直径的牲及关系。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及其空间观念的建立。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入新课
1、老师在黑板上画的是什么图形?
师: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圆形物体,那么,同学们你还在生活中什么地方见过圆呢?
学生说说
(课件出示)一些圆形物体
师归纳:你能说说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一样吗?
(课件出示一些平面图形)
学生说说。
师归纳:圆是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一起来认识圆。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教学例题
教学新知
师:要认识圆,我们首先要学会画圆,同学们你们会不会画圆?
师:生活中画圆的方法有很多。课件出示书上画圆图
师:那你们就试着用自己想到方法在练习纸上画一个圆。
师:我们在绘图时一般用圆规来画圆,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用圆规画一个圆。
学生尝试画圆。
学生回答画圆方法。
师归纳:重心放在针尖的一脚,用力重一点,稍斜一点,两只脚的距离不能改变,把另一只脚转一圈,就可以画出一个圆。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纸上再画一个圆,这次可要比上次画的更快更好了。画好圆以后,请把圆规放在一边。
师:现在我们圆有了,那么怎么知道谁的圆大谁的圆小呢,长方形、正方形我们是通过比较长宽或者边长知道大小,而圆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比较大小呢
学生回答。能说半径,直径最好。教师随手写在圆的旁边。补充出圆心。
师:借助半径和直径来描述圆的大小?什么是半径和直径呢?可以小组里交流一下,听听其他人的想法。
如果有困难,自学书本上P94例题2的内容。
学生讨论。
师:圆心比较好理解,顾名思义圆心就是圆的中心,就是我们画圆时固定的一点,用字母大写O表示。
师:那么什么是半径呢?用自己的话说说,半径通常用小写字母r来表示
学生回答
师:请刚才说的同学上来画一条半径,其他同学在你的圆上画一条半径。
师:什么是直径呢?学生说说,直径通常用小写字母d来表示,请同学在自己圆上画一条直径。强调: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
练习:
1、老师这儿有三幅图,请同学看一下,哪条是半径?哪条是直径?(课件出示)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圆的不少知识了,请同学们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多的知识让我们了解,不说别的,单说这半径和直径中还有很多规律值得我们去研究,想不想去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师:用我们准备的一个圆片,还有直尺、三角板、圆规这些就是我们研究的工具,一会儿还是以刚才的小组这单位,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
课件出示要求
可以拿出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的思考提示去看一看。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哪怕很小的一个发现。
学生研究讨论,完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与讨论,我想大家已经有了许多发现,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行不行?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交流回答
师:你能说说你怎样想的吗?
现在老师想要了解你们对知识学习的怎么样,我们来练习几道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三1 请同学们说一说。
2、画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直径3厘米的圆。哪个圆大?为什么?
再次让学生明确画圆时要确定两脚之间的距离。
3、练习十七第4题。
4、我们见过的车轮都是圆的,谁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说说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师:其实,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自然也对圆情有独钟,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世界著名的圆形建筑、中国著名的圆形景德镇瓷器、中国民间的圆形中国节、中国传统的圆形剪纸、世界著名的圆形标志等等。)
(世界著名的圆形建筑、中国著名的圆形景德镇瓷器、中国民间的圆形中国节、中国传统的圆形剪纸、世界著名的圆形标志等等。)
师:其实我们文化中也有关于圆的内容,表达美好祝愿用“圆满”, “大团圆”等等。那就让我们从现在起,真正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进民俗、了解圆的美!(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作业设计:完成补充习题相应练习。
六、资源提供:配套光盘。
教学反思:
圆是一种生活中最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 。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掌握圆的画法及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学生获取知识兴趣浓厚,积极主动。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并在进行新知的探究活动中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课的开始,通过屏幕显示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圆,如钟面、车轮、硬币等,接着又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圆形的物体。课的结尾让学生讨论车轮为什么要制成圆的,并出示小猴坐车的几个形象动画,使学生具体的感知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教育。
二、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
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本节课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教学圆的画法时,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化一化、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激发学生求知欲。教学圆的认识时,注重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体验,自己产生问题意识,自己去探究、尝试,总结,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四、本节课,计算机直观形象、动静结合、节省教学时间的功能充分得到发挥,展现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但本节课让学生画圆时,由于学生比较感兴趣,不停的想用圆规画,耽误时间较长,占用教学时间多了,导致课的总结时间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