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研究课教案(汪娇美)
近似数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2.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今年三十五岁了,度过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师介绍自己的这两个数字中,你认为哪个数字描述得更精确,为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实时指导,引导学生得出:三十五岁更精确,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是个近似、大概、大约的数。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近似数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6情境图。
2.初步感知。 让学生读一读两个情境中的信息,联系情境中的内容想一想:如果让你把划线的四个数字分一分,你想怎样分,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交流。
3.加深理解。
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数是近似数吗?
教师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明确:220万和1902万是近似数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2让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说生活中的近似数。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7“2012年某市人口情况统计表”。
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并读出这几个数。
2.借助直线理解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1、教师出示一条直线
38万 39万
2、在直线上描出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
提问: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大约在直线的什么位置?分别把它们描出来。 学生尝试在教材的直线上进行描数。
教师投影学生完成的结果
38万 384204 386685 39万
3、观察直线探究找近似数的方法。
提问:观察直线上384204和386685这两个数,它们各接近多少万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
组织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思考方法
方法一:384204在385000的左边接近38万386685在385000的右边接近39万。
方法二:384204千位上是4比385000小接近38万386685千万位上是6比385000大接近39万。
教师对以上两种方法都应给予肯定。 3.介绍“四舍五入”的方法。
1、教师介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把这个数按要求保留到某一位
并把它后面的尾数省略。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成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尾数的前一位加再把尾数的各位改写成0。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男性和女性人数的近似数。 先让学生独立写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它们的近似数的。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384204≈380000 386685≈390000
4.完成教材第22页“试一试”。
课件出示题目。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提问:怎样将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归纳。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页“练一练”。
这道题是结合生活情境来区分精确数和近似数。其中56785和1617是准确数4600000000、2000000和3000000是近似数。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四”第5~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汇报。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