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研究小结(汪娇美)
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细节是全局成败的关键。而我们最熟悉的课堂教学其实是由许多教学环节组成的,每个教学环节又是由一些教学细节组成的,一堂课最能体现教学效果的莫过于课堂中那些精彩的细节。如今在强调减负高效的新政背景下,如果我们教师能在课前有意识地、创造性地预设好每一个教学细节,在课堂中对教学细节之处加以具体、有效地指导,并运用自身积累的教学经验、教学机智处理好每一个生成的教学细节,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那么我们的教学将会更加有效,我们的课堂将会焕发出新的活力。那么如何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打造有效的数学课堂呢?教学语言要严谨有效.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也是沟通感情的桥梁。课堂四十分钟,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主要借助语言,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语言应该是能够让学生接受的语言,说话应该尽量做到清晰,声音大小适度、具有亲和力。切忌重复、罗嗦、带口头禅。所以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与严密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语言是上好数学课的基本保证,老师只有通过教学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才能使学生坚定学习的自信心。老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形象的语言,能将“死”知识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活”知识;具有情感的语言,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生动的语言,能吸引学生,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听了便于 “入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教材化难为易,使学生得到解决美的享受,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情境创设激发思维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更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有力保障。在课堂教学中,精彩的情境创设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内在动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是进入新课题时建立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它有明确要求:时间合理,一般以课前5分钟为宜;目的明确,明确学习任务和调动学习积极性;富有启发性,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求是学生能部分了解又不完全理解的材料,使学生处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教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能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这一知识的目的:在平均分不合理的情况下,就产生了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