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个人学期研究计划 10-23
研究课教案一 10-23
2016研究论文(冯菲菲)… 01-04
九月份理论学习 12-16
十二月份研究小结(闻益… 12-15
研究课(2) 12-15
十二月份理论学习 12-15
研究总结(蒋培华) 12-15
研究小结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精彩细节的研究>>理论学习>>5月份理论学习1(虞兰琴)
5月份理论学习1(虞兰琴)
5月份理论学习1(虞兰琴)
发布时间:2015-05-1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虞兰琴

                              营造情境中的教学细节

名师的课堂,之所以生动精彩,富有生命力,充满着智慧,除了他们有深厚的功底和娴熟的教学技巧外,还在于他们更善于发现和捕捉课堂中的闪光点——即教学细节,与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而我们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在发现、捕捉和利用、处理教学细节上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和不足。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常见的一些教学细节。
 营造教学情境应有明确的目的,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把情境的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例如,课堂中创设的问题情景就要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比较具体、明确,切忌在情境中“流连忘返”。
 一位教师在教学《可能性》时,故事引入:古代有一名大臣因不满国王的残暴统治而替老百姓讲了几句公道话,国王为此震怒不已,决定处死这名敢于“犯上”的臣下。按古代的惯例,凡是死囚,在临刑前都要让囚犯抽一次“生死签”来决定生与死。可是,国王暗嘱执法官把“生”与“死”的两张签都写成“死”字。这样,不管犯人抽到哪张签,都难逃一死。
 讲到这里,教师问:这样一位能为老百姓说公道话的忠臣因此而丧生,大家觉得可惜吗?
 学生在此争辩不休。
 上述的情境,忠臣的丧生与教学“可能性”有什么关系呢?假如老师改变教学细节: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位大臣在抽这样两张都是“死”签的情况下,还有没有生的可能呢?从而引入课题。这样就充分发挥了情境的作用。
 又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数学广角——交集》时(德化县三班中心小学观摩课),教师创设脑筋急转弯的情境:“2个妈妈和2个女儿一同去看电影,可是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这个情节内容很好,可惜,学生猜完就完了,教师没有加以引导。这个脑筋急转弯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妈妈的身份是双重的——既是外婆的女儿又是女儿的妈妈。如果教师在学生猜完后加以引导:我们这节课就是要利用“重复身份”这样的知识来解决数学广角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揭开课题。这样,围绕教学目标,提出问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也为突破教学难点——“重复”打下了基础。
 上面的例子,因为教学细节的小小改变,情境创设的目的更加明确,充分发挥了情境的作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