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个人学期研究计划 10-23
研究课教案一 10-23
2016研究论文(冯菲菲)… 01-04
九月份理论学习 12-16
十二月份研究小结(闻益… 12-15
研究课(2) 12-15
十二月份理论学习 12-15
研究总结(蒋培华) 12-15
研究小结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精彩细节的研究>>研究小结>>4月份研究小结(虞兰琴)
4月份研究小结(虞兰琴)
4月份研究小结(虞兰琴)
发布时间:2015-04-2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虞兰琴

                                 教学细节折射教学智慧
       只有具有教学智慧的课堂,才可能是一节充满艺术魅力的课堂,只有提高教学智慧才能真正体会教学活动的幸福。而关注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例如: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当学生反应与老师预设效果出现差异时的“误点”;在教学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点燃我们的课堂时而出现的“亮点”,对这些细节的关注需要我们教师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及时捕捉课堂细节,生成别样的精彩,这些细节的发现与磨砺都体现着我们教师的教学智慧。
善待“误点”——课堂因你而和谐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因此说错误是极具课程意义的课堂动态资源。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善待学生思维的“错误”,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会求异,加深对错误的认识、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方法的掌握,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严谨性。
       案例3:正三角形给人以“稳如泰山”的美感,它具有独特的对称性。请你用几种不同的分割方法,将图中的正三角形分别分割成四个等腰三角形(在图中画出分割线,并标出必要的角的度数)。
学生们的分割方法可谓是精彩纷呈,作为教师也不得不佩服孩子们灵动、聪慧的动手能力。课堂上,学生们每一种方法的呈现,每每能获得全体同学的称道和掌声。黑板上展示了以下几种分割法:   
法(1)         法(2)          法(3)          法(4)          法(5)
令同学们感叹的当然是后面的几种方法,因为同学们觉得能想出这样的分割确实不容易。但是,就在同学们感慨自己为何没有想到此种方法的时候,教师说了一句话:方法(5)是有问题的!这令所有的人都吃了一惊!
       于是,同学们不再是观赏和仰视的眼神,而是判研和直视的眼光。基于这种探究和质疑的心理状态,问题果然很清晰地呈现在我们所有人的面前(法5):由于∠PAB=∠PBA=40°,∠PAC=∠PCA=20°,所以点P必然是线段AB、AC的中垂线的交点,于是点P也必然落在线段BC的中垂线上,可是∠PBC=20°≠40°=∠PCB,出现了矛盾。那么,问题在哪里呢?让我们重新动手再画一次,如上图。学生最后终于看到,正三角形确实能够分割成四个等腰三角形,但是,此时内部还留有一个空隙:一个内角分别为40°、60°、80°的三角形。
       教学中能巧妙利用学生产生的错误,让学生在前因后果中顿悟错误,在探究问题中解决错误,真正的课堂会因错误的发现、探究、解决,形成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