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中求说过:“细节决定成败”。的确,每一个细节都可以生成一次精彩,也可以毁灭一次精彩。在一定程度上,课堂是由许多个教学细节共同组成的。在现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环境下,如何抓住课堂教学中一个个脱离预设的“细节”,通过努力使它们成为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学共享资源,真正地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效率,使我们数学教学更自然、更贴近学生,收到更好的效果,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追求的。
1、尊重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求教师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我们必须看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差异的。所以作为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点”,更要十分关注、研究学生的“个性化”,并根据这一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与教学方法,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学适应学生,成为解决学生学习困难和问题的过程,而不是学生适应教材或教师教案的过程。对于所学知识,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读指导前“放谈收获”、“质疑问难” 等方式使教师了解学生通过自学学会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从而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已知部分,就可以不学,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交往状态和创新热情,更多地保护和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多地激励和挖掘孩子创新的潜质,这样的教育才精彩。
另外,由于学生学习情境是动态生成的,必然会有一些情况在教师的预料之外,所以教师一定要不断培养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善于利用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差异的客观现实来组织教学,使学生的差异成为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从心里真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有差异的发展。
2、注意倾听,充分利用课堂的生成。
倾听是一良好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学会倾听也是我们教师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在细节处更是如此,只有学会倾听才会去发现更多精彩的细节。它具体体现在尊重学生的思考,观察的学生发言。然而上课时,我们一心只惦记着对时间的把握,惦记着下一个环节的内容,惦记着自己的下一句过渡词,惦记着学生的发言是否符合课前的预设,惦记着教学目标能否最终达成,根本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倾听和观察学生那儿。这样的课表面上看似完美,但由于缺乏精彩的细节,还是让人感到一丝遗憾。
学生的一个回答,一个提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都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灵感,生成一次精彩。教案是死的,而课堂则千变万化,面对课堂的生成和突发事件,教师应该先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课堂质疑,倾听学生的独特见解......在倾听中捕捉亮点,在倾听中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自主探索,拓展思维。课堂中学生呈现出来的一些思维亮点,是教学中稍纵即逝的宝贵资源,如果不及时捕捉,就会与重要的“动态生成点”擦肩而过,就会在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痛失良机。
3、恰当评价,把握教师的价值引领。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主动、健康的学习心理。给学生以激励性的评价,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或者是在需要时才做的一种装饰,它需要渗透在教师的教育思想中,落实在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在课堂教学的整个环节里面,我们老师要关注孩子的回答,遇到精彩的回答,我们一定要及时的给予评价。笔者曾听过二年级的一节估算的练习课,在练习“47+35=”的时候,一个孩子的估算结果是80 ,老师没有按照常规的“四舍五入”的方法否定孩子的答案,而是问:“你的估算结果与其他同学不一样,说说你的的思路好吗?”孩子大大方方地说:“我的估算结果是把47看作50,估多了,就应该把35少看,估130,估算结果应该是80。”多精彩的回答,多有创意的思维!正是老师的正确引领,及时肯定和鼓励这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及时地给予评价,孩子的创新思维方式才得到了肯定,下次再遇到此类问题,孩子会想办法把误差降到最低点,能用多种办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要让评价的作用落到实处,评价就要有个性,针对不同的情况应有不同的评价语言,不能总说“你真棒”之类单调浮泛的语言。如当只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并答对了,教师可以评价:“知道吗?老师不仅为你清楚的回答而惊喜,更为你的勇气所折服!” “你真了不起,能把某某同学的意思更具体的告诉我们,谢谢你。”这样的话让全体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4、为人师表,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质量。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一个知识渊博、充满教育智慧的教师才能导演出一堂生动的、实效的课堂。而教师的成长是建立在自身的学习基础之上的。教师学习的价值不仅在于教师有更加丰厚的文化底蕴,使自己更加具有教育的眼光,创造性理解、驾驭和使用教材,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保持内心的开放、年轻与鲜活,不断增长与人分享教育生活的快乐,从而克服教学的倦怠感。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规律的,面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突发的,超出预设的问题冷静思考对策,讲究教育策略和方法。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显现素质。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离不开许许多多闪光的细节。关注课堂细节,其实质是精致教学流程,突出教学重点,凸显教学亮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绽放个性和魅力,也是当下课堂教学真正走向有效、高效的法宝。只有从细节入手,大作功夫,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显现细节之美、细节之智和细节之效。在教学中把握细节充分,从细节中体现出老师的教育智慧,让课堂变得更加完美,这样的教育才有可能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