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个人学期研究计划 10-23
研究课教案一 10-23
2016研究论文(冯菲菲)… 01-04
九月份理论学习 12-16
十二月份研究小结(闻益… 12-15
研究课(2) 12-15
十二月份理论学习 12-15
研究总结(蒋培华) 12-15
研究小结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精彩细节的研究>>研究动态>>评价反思>>第二次研讨活动评价和反思(臧斌)
第二次研讨活动评价和反思(臧斌)
第二次研讨活动评价和反思(臧斌)
发布时间:2015-07-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臧斌

 

《求两数的相差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评价与反思:
通过直观操作,明示数量关系,紧扣减法含义,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要让一年级的学生理解和掌握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算理和算法,直观操作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王老师在讲例题时都采用媒体创设直观操作的情境,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让学生排一排红花片和蓝花片,直观地比一比谁多、谁少,让他们凭经验基础先“看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接着,教师明示并引导学生理解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实际上就是求13个比8个多多少。在通过直观操作,明示数量关系后,紧扣减法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求13个比8个多多少,只要从13个里去掉8个,用减法计算,列式为13
- 8 = 5。这样,引导学生完成从“看出”到“算出”的进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把握了这些要点,就基本上把握了这节课的关键所在。
教学反思:本节课应让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教学某个知识,如果先让学生产生内在的需要,显然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详略得当,重点探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的实际问题,同前者方法一样,仅是回答不同而已。可采用让学生从实例中领悟甲比乙多几,就是乙比甲少几的思路,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解决,这样处理,显然是合适的。
《解比例》评价与反思:
一、有效复习,及时预热。
《解比例》这节课的内容并不难,实际上就是一节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课。在解比例中,要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式改写成方程,再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比例,因此,也可以说解比例实质就是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在把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式改写成方程时,要注意外项(或内项)乘积等于内项(外项)乘积的运用,不能用错。所以,在学习《解比例》一课时,一定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因此薛老师在课一开始就进入性质的复习:运用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通过复习可以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检索对本课相关的知识点;又可以搭建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为学习新知提供帮助。所以薛老师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知识生长点,进行了有效复习,及时预热。
二、尝试放手,给学生积极动脑探索新知的机会。
新课程指出: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因此,在例题的教学中,薛老师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并说说自己列比例的根据是什么?最后提问在列比例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列出正确的比例?同时还指出写比例时要注意两个比要对应。让学生理清列比例解题时的注意点,在学生自主参与的情形下,老师做适当的点拨,引领,适时归纳总结。在比例式列好后,鼓励学生尝试自己求出未知数。包括分数形式的比例式也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解比例的根据。
三、注重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有效地练习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事半功倍。练习设计形式灵活多样,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并注重动手操作,使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既能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的目的,而且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力。如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认识世界著名的建筑物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同学们猜一猜它有多高?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从铁塔模型的比例中求实际高度时,教师让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选择自己的方法来解答。学生有的从比例来做,有的从份数角度,有的从分数角度等解决。还有已知3个数,求第4个数组成比例式。
四、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符合本次活动的主题,教学过程突出重点、突破难
建议:在板书时没有写明转化的依据,如果标上转化的依据会更加醒目,给学生的印象会更深;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