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需要真正确立学生立场
根据学生已有水平确定教学起点。课堂教学设计还应该对学生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评价。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已有水平,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十分重要的前提。因此了解学生已有的水平来确定教学的起点是课堂教学设计必须重视的一项重要内容。
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数学具有累积性及连续性的特点,学生必须学会简单的知识、技能,才能学习高深的知识、技能。比如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时,要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百以内数的读法”,是否已经知道读数的基本方法,即高位起,往下读;看数字,想数位;末尾0,都不读。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就知道该从哪里开始进行教学了。
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借助谈话、调查等手段,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之前,已经接触了大量万以内的数,会读一些生活中万以内的数,所以实际水平比理论上分析的知识水平要高得多。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关注有效性,即为什么要组织这样的活动,活动什么时间开展,什么形式适合。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下降,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参与到学习中来。活动不是越多越好,学生动起来了,还要避免形式化,要关注活动的实效性。设计学生活动,就要预想活动的质量。要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思想,新的创意,新的观念,新的问题。这样的活动才是高质量的活动,为课堂动态生成产生新的资源。
学习心得:
课堂教学要使师生形成积极、有效、高质量的互动,这是教学的立足点。与传统的数学备课比较,我们更重视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师生合作共同推进教学走向深入。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学习状态精心策划积极的活动,强调积极即是强调师生双边的“共时性”和“双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