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过聆听汪老师这节课,我想说几点自己的看法:
1、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
2、教师教学准备充分,对教材知识的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师在处理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三位小数时,时间调控的非常科学合理,并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把重心放在一位小数的探究上,通过观察、猜想、对比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进而逐步完善归纳出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经历了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出二、三位小数的意义。归纳小数意义时,在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的等数学活动的基础上,抽象出小数就是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分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通俗而易懂。
二、《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计算看似很简单,学生学起来也觉得很容易接受,但却是学生容易出错的计算课。首先学生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已经掌握,本节课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学进位乘法的。本节课重点是要学生明白每一位上“满十进几”是进给谁的。算理上也是反复强调,课一开始蒋老师就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旧知识引入新知,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反复向孩子们强调在乘的时候要记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乘得得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计算要求,并且让孩子们记住进的数在计算下一位后千万不要忘记加上。但是在练习中部分学生仍然出现了下面的情况:1.漏进位。在计算时孩子们常会出现贪快不点进位的情况,。2、只进1,受加法进位的影响,认为乘法进位只进1。3、进位加错,进的数,如个位进2,在计算十位后加上刚进的2,但在计算百位后,他又加了个位进的2了。没有弄清楚进位只能进给前一位。3、没有检查或再算一次的习惯,正确率低。为了减少计算上的错误,需要多练习乘加混合式题的口算(如:3×8+5等),这类口算的熟练可以大大提高一位数乘多位数的正确率。在教学中还要通过各种形式适时地多补充些相关练习,以强化学生计算技能,提高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