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个人学期研究计划 10-23
研究课教案一 10-23
2016研究论文(冯菲菲)… 01-04
九月份理论学习 12-16
十二月份研究小结(闻益… 12-15
研究课(2) 12-15
十二月份理论学习 12-15
研究总结(蒋培华) 12-15
研究小结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精彩细节的研究>>研究动态>>研究课教案>>9月份研究课教案(臧斌)
9月份研究课教案(臧斌)
9月份研究课教案(臧斌)
发布时间:2015-09-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臧斌

 

认识容量和升
教材简析:
教科书第12页的例题,第3练一练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容量的概念。容量是容器里最多能容纳多少液体的量。为了让学生在尚未学习体积之前先建立初步的容量概念,第1页例题作了很细致的安排。先出现直观情境,里面有大小不同的两个茶杯和大小不同的两个冷水壶。然后依次提出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逐步理解容量的含义。
1学生都知道茶杯里能盛水,茶杯有大有小,能盛的水就有多有少。例题的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里的两个茶杯,说说哪个茶杯能盛的水多些。并告诉他们,图中比较高的那个茶杯能盛的水多,这个茶杯的容量比较大。这里是教材第一次出现容量这个词,注意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便于学生初步感受容量的含义。教学的时候要注意两点:一是情境中的两个茶杯都是空的,里面没有盛水,哪一个茶杯能盛比较多的水是直觉下的想像与判断。学生通过这样的想像,容易体会到杯子容量的本质含义。二是要给学生较多时间去领悟茄子卡通说的那句话,抓住盛的水多容量比较大,有意义地接受容量的含义。
2例题的第二个问题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容量的含义,解决并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四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说说冷水壶的容量是什么意思,引导他们把容量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回归到能盛的水的现实层面上,通过把概念具体化再次体会容量的含义。第二步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为了便于学生区分和表述,情境图里的一个冷水壶是红把手,壶体上刻了花;另一个冷水壶是黑把手,壶体上没有花。第三步通过倒水验证猜想。先在一个壶里盛满水,再把这壶水往另一个壶里倒。或是红把手水壶里的水倒满黑把手水壶后还剩下一些,或是黑把手水壶里的水全部倒入红把手水壶里后尚未盛满。倒水验证猜想这种方法要让学生自己想出来,并让他们动手倒一倒。第四步确认问题的答案,因为红把手水壶里能盛的水多,所以它的容量大一些。
练一练1题,在一个杯子里盛满水,往别的杯子里倒,继续体会容器的容量大、容量小、容量相等的含义。
3例题的第三个问题让学生体验需要统一的单位来计量容器的容量。教学时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说说水壶的容量是多少这句话的具体意思,再次在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的过程中体会容量的含义。第二步观察教材里的插图,把一壶水往杯子里倒,如果倒入较小的杯子,刚好5杯;如果倒入较大的杯子,刚好4杯。第三步让学生说说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体会只有使用确定的杯子才能准确地表达水壶的容量,也就是需要统一的容量单位。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这道例题的教学重点是容量的概念,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教材设计的一系列活动都承载在这条认知线索上,都是为建立概念服务的。
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容量,会比较容量的大小,认识1升。
教学难点。理解容量的含义。
三、学习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比较中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
2、学生能联系实际认识容量单位升;
3、学生初步形成1升大小的容量观念。
4、学生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5、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升与毫升这两个计量单位吗?你们都在哪里见过?(生自由发言)师课件呈现超市相关情境。
2、师说明:看来升与毫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在这个单元我们将学习升和毫升。我们这一课先来认识容量和升。(出示课题)
二、认识容量
1、初步认识容量
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玻璃杯。
(完成学习目标1):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比较中初步认识容量。
     师:你知道哪一个玻璃杯盛水多一些?哪一个玻璃杯盛水少一些?(估计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论)师:出现了不同的答案,我们怎么办呢?(学生会说在杯里注入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里。)
教师演示,得出结论,甲杯子倒的水多。
小结:像这样,盛水多的那个杯子,我们就说它的容量比较大,盛水少一些的那个杯子,我们就说它的容量比较小。(板书:容量)可以盛水或其他液体的物品我们称作容器。(指出:刚才这两个水杯,我们就把它称作容器。)
2、加深对容量的认识。(完成学习目标2
学生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1)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水壶,提问:这两个水壶,你知道哪个的容量大一些呢?(学生猜测)
师:有什么方法来验证一下呢?(根据生提议的方法教师实验:一水壶装满水倒入另一水壶中,如果水溢出来,说明第一个水壶的容量大;如果水没有倒满,说明第二个水壶容量大。)
2)师:你在生活中看到过其他容器吗?比一比,它们容量的大小?(学生举例)
3、进一步感受容量的含义。
(完成学习目标3):引导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逐步理解容量的含义。
师取一水壶,问道:那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呢?(学生不会说)
师(出示较大的杯子):不能确定,试一试,把水壶中的水倒入杯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6杯多)。
师:现在,我们可以说,这个水壶的容量大约是这种杯子的6杯多。
师(出示较小的杯子):假如倒在这样的杯子中,你估计能倒几杯呢?
   教师演示,大约是9杯。
师:现在,你们发现什么?
师:你能说说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不能)
小结:同样的一壶水,因为杯子的大小不一样,所以倒出的杯数也不一样,得到的答案也就会不同。
三、联系生活,认识容量单位升
1、认识升。
(完成学习目标4):学生能联系实际认识容量单位升。
1)既然我们不能简单地从数字上来判断容量的大小,那么容量是不是也有一个统一的单位呢?请大家拿出自己带的容器,仔细地侃侃,容器上是否标明了容量是多少,容量的单位是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小组里交流,根据回答板书:容量单位升(介绍L)、毫升。
2)课件出示例2,说说这些容器的容量是多少?
师:我们看到不光是饮料,还有酒、油、洗发水或洗发液教可以用升来计量。所以你觉得升除了可以计量容器的容量,还可以用来计量什么?(计量液体的多少——出示)
3)判断下面哪些物体可以用升作单位。
饮料、大米、零食、汽油
4)小结:日常生活中用来计量容器的容量或者液体的多少都可以用升来作单位。
四、实验体验、感受“1
(完成学习目标4):学生初步形成1升大小的容量观念。
1、初步感知“1
师:那么1升是多少呢?
师:这里有一个量杯,见过量杯吗?上面写着“1,是什么意思?(能盛1升液体)现在,我就在里面加入水。(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教师出示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请学生量出它每一条边的长度。
师:这里还有一个正方体,谁愿意来量一量它每一条边的长度。(指明学生汇报,都是1分米)
教师在正方体中注满水,学生观察。
师:这里的水有多少呢,我们倒入量杯量一量。教师操作。(1升)
说明每条边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盛的液体正好是1升。
    2、学生操作、体验“1。(完成学习目标5):
    师:想不想自己也做实验体验一下?(想)
1)师:听清要求,每个小组也有一个量杯,仔细观察,看看有些什么?250mL是什么意思?像这样的4杯水正好也是1升。看刻度的正确方法是倒入水后把量杯平放在桌上,眼睛平视刻度。(教师示范)
1升水倒入一次性杯子里,看能倒几杯?
2)师:以小组为单位,把量杯中的水倒入自己带来的容器中,连续4次,看看1升有多少?
学生实验。反馈。
五、作业设计:
(完成学习目标345):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课件演示,说说三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先演示前面两个,比较它们的大小,再比较三个的大小。)
2、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3、做练一练3题。
先让学生观察插图说出3个容器的名称,再读出每个容器的容量。
3、做练一练4题。
观察题中的容器。
提问:你能估计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吗?说说你的理由。
4、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资源提供:
四年级配套教学光盘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