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
(一)复习
1.师:小朋友们,我们一年级到现在啊,已经学过了加法减法和我们刚刚认识的乘法,我们先一起复习一下我们刚刚学习的乘法口诀好吗?我说上半句,你们说下半句,准备好了吗?
二二( ) 一四( ) 三四( ) 三三( )
一三( ) 二三( ) 二四( ) 四四( )
2.改写为乘法算式
我还知道小朋友们学会了把这样的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对吗?
3+3+3
2+2+2+2
4+4+4
评:合理的复习旧的知识,为今天这节乘加和乘减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知道小明最喜欢养什么小动物吗?他究竟养的是什么小动物呢?让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主题图)
(三)探索新知,弄清算理
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你们看,这就是小明养的金鱼,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你能列算式表示小明这几缸里一共有几条金鱼吗?还有不同的方法吗?那你觉得哪种方便?是啊!在很多时候乘法显得比加法方便许多!
小明最近表现特别好,爸爸又送了他一缸金鱼,你们看!这缸鱼跟前面三缸有什么不同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习目标1)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把你知道的和你同桌说一说;
(2)再指名说一说;
(3)你能根据图中知道的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充分发表后小结为: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呢?
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学者一直处于主体地位,而把学生合理的放在主导地位上,让学生自己利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再去提出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
2、指导列式,交流算理
(1)要求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用算式怎样表示出来?
(2)学生独立思考,也可同桌交流;
(3)指名汇报交流各种算法;(学习目标2)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① 数数;
② 4+4+4+2=
③ 4×3+2= 像这样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就叫乘加算式,在这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④ 4×4-2= (这里可以追问是怎么想的?再多指名说说进一步理解乘减的意义)像这样的算式你能帮它起个名字吗?(乘减算式)在这样的算式里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⑤ (板书:乘加乘减)
(4)这些算式你会算吗?请选择一道你喜欢的算出它的结果;
(5)交流算理;
这里着重对乘加乘减要让学生多说说运算的顺序;
教学例题时可以先学生说说图意,再让学生根据对图意的理解尝试列式解决问题。学生在列式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的方法。如连加;乘加;乘减等。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引导他们理解所列算式的含义,并根据对算式含义的理解确定运算顺序。但要求不宜太高,学生想不到的方法,不必强加给他们。
3、整理强化,小结算法。
在计算乘加、乘减算式时,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4、完成“试一试”
先指名个别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试一试”是让学生计算乘减式题。可以启发学生依据乘加式题的运算顺序进行类推,也可以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帮助理解。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学习目标3)
谈话:小朋友们刚才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小明为感谢你们特意给你们送上了水果。(投影出示书图)
①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② 评讲时让学生说说图意、算式及为什么这样列式?
③ 小组讨论再指名汇报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算式,有困难同桌可以讨论交流;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
指名交流、汇报说说怎么想的?有什么发现?
4、“想想做做”第4题。
① 找出圆形排列的规律,再让学生画一画。
② 学生看图列式计算,说说找到了几个几相加。
③ 汇报交流,提倡不同的列式;
5、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让学生出一些乘加乘减的情境并说说怎么列式、计算的。
6、“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算完后,同桌交流有什么规律,再全班交流。
(四)总结评价。
小朋友们,经过这一路的游戏、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吗?把你的收获跟你小组内的合作伙伴们说一说,再在全班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