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学过程中的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显现素质。在教学中如何把握细节,怎样从细节中体现出老师的教育智慧,让课堂变得更加完美,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追求的。我们时常在感叹为什么拿着同样的教案,特级教师的课是如此的精彩,而自己却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我想关键就在于我们对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把握和处理的能力上还有所欠缺。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个小组由于人员分组不同,会导致有的小组快有的小组慢,而且解决问题的程度也都参差不齐。教师往往在反馈时解决这一头就忽视那一头。这种情况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出现,只不过是随堂课就没有注意细节。怎样更有效的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我想应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做一位有心人,关注这些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在教学中不断的反思,寻求一种好的解决方法。
例如在上一节数学练习课时:
我将2700÷45+76+24错写成了2700÷45—76+24
因为是练习课,所以教师没有细看就让学生各自独立完成了。不一会儿,底下就开始窃窃私语,终于,一个学生忍不住举手说:“x老师,这道题不能做,2700÷45=60,根本减不够76。”我拿题目一看,抄错了。就想把题目改回来?哎,不如让学生自己来想想办法。思考片刻后,我说:“你们觉得该怎么办呢?”
生1:“可以改一下题目中的数据,把76改小些。”
生2:“也可以改一下题目中的符号,把减号改成加号。”
师:“大家的想法不错,可如果要使答案不变,应该怎么改呢?”
生3:“可以将+24放在-76的前面,先做加再做减。”
生4:“还可以给76和24加括号,把+改成-。”
生5:“老师,这道题不用改也能做。我们可以根据加法交换律,先减后加,算成先加后减;也可以给76和24添括号,再根据括号前面是减法,把+变成-。也就是像简便运算一样计算就行了。”
顿时,大家豁然开朗。
学习心得:上课是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手段、思维活动交互合作的总和,是师生行为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这个对话的过程中,涉及许多细节。假如我将题目改了,那么这节课也许就这么过去了,现在把握住了,以此展开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让学生自动思考,引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老师能把握细节随机应变,让我们的教学秩序得以控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原来可以如此美丽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