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个人学期研究计划 10-23
研究课教案一 10-23
2016研究论文(冯菲菲)… 01-04
九月份理论学习 12-16
十二月份研究小结(闻益… 12-15
研究课(2) 12-15
十二月份理论学习 12-15
研究总结(蒋培华) 12-15
研究小结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精彩细节的研究>>研究小结>>学期研究总结(王佳波)
学期研究总结(王佳波)
学期研究总结(王佳波)
发布时间:2016-01-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佳波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细节决定成败》。

细思量,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当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一堂课最能体现教学效果的莫过于课堂中那些闪光的细节。如果说,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是精彩课堂必备的奠基石的话。那么,教师对于课堂细节的正确处理无疑就是精彩课堂的画龙点睛之笔。对于每一个细节的处理尽管不起眼,但它都是教师教学观念的一种流露,是教师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除了要用开放的胸怀去预设理想的教学情境外,还应关注课堂中的种种细节,这样才会在课堂中左右逢源,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一、“打造”教学细节

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性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它的背后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想。虽然我们无法预料课堂会生成些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预设一些细节,预约一些精彩。

首先,“打造”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细节的设计缘于对教材、对学生和对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缘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利用。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几百几十几”教学时两人使用一个计数器,可以设想一下,学生第一次独立使用计数器,不免兴趣十足,在拨珠数数时,课堂气氛将极其积极活跃,但问题也会不少:两人争抢拨珠,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对计数器认识不足,使用错误;停止使用计数器后,注意力仍然在其上……为避免这些问题,课前,我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例如:课前男生从塑料袋中取出计数器,并规定好放在哪里、怎么放,课后由女生将计数器收入袋中并归还教师;仔细观察计数器,认清数位,课间放充足时间让学生“玩” ;课堂中,利用比赛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教学中发现,教具使用前指导越细致,教学效果越理想。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思维变化的每个细节,及时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改变自己的提问方式,处理教学的进程。要知道,往往对一个细节艺术性的处理,会产生让我们意料不到的结果。

在教学中,这样的例子不少,我想这一切缘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如果教师在预设中设计好这样的一个个细节,课堂教学可以预约精彩。

其次,“打造”教师自己的评价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面对学生的热情,不能及时地进行恰当的评价,而导致学生情绪低落,以至于不想再发言。比如:遇到学生回答问题不理想时,很多老师的评价语言:(摘录)对着其他小朋友说,哪个小朋友来帮帮他呢;不对,请坐; 说错了,谁再来;刚才其他小朋友已经说过了,不需要再重复了!你没在认真听其他小朋友的回答,更甚至有的老师碰到这种情况还会数落一番,批评一顿。这就是我们教师的评价语言吗?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这样:a:学生说错了,老师可以说:说错了,没关系,仔细动脑筋,再来试一试,好吗?b:如果有学生重复了前一个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这样说:哦,你肯定认为这个很重要,所以再强调了一下,对吗?这样带点幽默的口气,既能缓解学生的紧张、尴尬的情绪,又能给这个学生以暗示:以后要注意学会倾听别人的回答。c: 对于有的学生没能表达完整,可以这样说:你虽然只答对了一半,但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以后只要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赶上来!d: 对于回答错的孩子,教师可以说:虽然你的答案和正确答案不一样,不过没关系,你能勇敢回答问题,已经很了不起了! 像这样的语言,一一化解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也小心翼翼地保护了学生的心灵,有这样的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还会害怕什么呢?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负担的投入学习了,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了!

再次,“打造”教学环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预设,从导入到讨论,再到随堂练习,到总结,再到教学的每个细节,都可以优化,这也是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理念的体现。

因此,教学细节应该事先“打造”,没有精彩的预设,相信也不可能出现精彩的课堂。

二、“发现”教学细节

细节是整体的细节,整体是细节的整体。设计的细节只有在流动的课堂整体中才能彰现其价值。在具体的教学中,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及时捕捉课堂细节,生成别样的精彩。

首先,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误点”。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回答,一个劲地奔向自己教学的目标,而有时这种错误是一种难求的教学资源。例如在张齐华老师的一节《因数和倍数》的课中,有一位学生找因数找漏了,张老师没有放过这个错误,简单的追寻结果,而是让学生思考:他为什么会漏?从而让学生的认识更深一步,最后“竟然”感谢这位学生:“感谢你的错误让大家的认识更深一步,你自己也许以后会更注意的!”。张老师对细节的处理不得不让人赞叹。

其次,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教学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表扬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学生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也许就让我们的课充满生机,让我们的孩子充满活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发现,去捕捉。作为教师,应该时时刻刻珍视每一颗童心,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这往往会让我们的教学更精彩。

三、“关注”教学细节

在我们的课堂中,有很多的教学细节值得我们去关注,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

1、关注教学方式

在一节数学课上,我看到题目就读给学生听:“走哪条路最近?近的画‘√’。”然后就让学生自己画“√”。题目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只是感觉课堂气氛总不如我所想。一年级的课堂应该是很活跃的啊。回过头来想想,一年级的学生本来就属于年龄小、好动、爱玩的时期,他有他自身的年龄特征。但是为什么没有这样的效果?肯定是我讲的东西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不能使他们感兴趣。新课程中离儿童生活较远的内容越来越少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容越来越多。如果那条题目,创设一定的情境。“小明从家到学校可以走两条路,可是他不知道走哪一条路更近一些。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助他吗?”换这样的方式出现,应该会引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注意用适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语言来吸引它们的注意力。在之后的教学中,这一点是都要注意的。有些地方可能只是稍微变了一点出现的方式,得到的效果可能就要好得多。

2、关注课堂实效。

现象:在课堂教学中,一些问题本应该在课内解决,有时出于一些原因,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回家后再读读,再试试”“课后再练练”。

我仔细想想,有些东西没有操练,那上课都忙什么的?对于提出的这些口头要求,自己好象也没有能去检查。我想,这种做法是不负责任吧。一方面,这些说法的实际意义就是自己对知识准备不足、拿不准而简单的打发了之;另一方面,对于学习习惯差一点的学生来说,这种要求也就成了“耳旁风”,根本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实际上,应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根本,师生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教学时的三个维度。做到课堂结构优化,提问精当,促使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地去学习。在之后的教学中,只要是书上有的练习,都应在课堂上讲到位。每一条练习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作为教者,应该去分析编者的意图,再传授给学生。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一要克服随意性。课堂不能被教师很长的讲解所占用。否则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参与机会将被侵占。二是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切记放任自流,表面轰轰烈烈,没有实际效果。

3、关注评价方式

现象:在教学中,学生回答的问题不如我所想,有时会不经意这样评价:“这位小朋友回答的不够完整,谁补充?”

这种评价是一种否定性评价,容易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同样的情况,可以换一种说法,运用肯定性评价:“这位小朋友经过认真思考,已经回答出我的一部分了。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方面?”这种鼓励性评价能够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更应给予肯定性的评价。班上原来有一些小朋友就是不喜欢举手发言。所以,我根本不能通过学生的回答这个途径,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我试着喊他们回答问题,并给予肯定性评价:你说得可真棒!小朋友们给他表扬(棒,棒,你真棒!)渐渐地,我发现他们愿意主动举手了。现在,班上学生举手都很积极。又如一特级教师的语言,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评价方式的艺术:

“没拿尺子画得还比较直,要是用尺子就更直了,我希望大家画得更直!”这话说得多艺术!“没拿尺子画得还比较直”,是一种乐观的眼光,一种激励的表达。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想,如果说“没拿尺子画得不直,我建议大家用尺子”,就是一种命令。大家都知道,如果不用心,就是用尺子也画不直啊!“要是用尺子就更直了,我希望大家画得更直!”传达的是老师的殷殷期望,目标是画直竖式中的横线,作出美观的作业。用尺子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引导,徒手画直了也是允许的。

所以说,细节更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而并非自己的“表演”;细节往往更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情感交流;细节往往更能真正体现一位教师的内在素质,教育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教师敏锐地捕捉教育细节,科学地处理教育细节上。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更多的细节被教师关注,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一定会变得更美丽,更迷人。因此,我呼吁:新课改应关注课堂教学细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