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研究总结 (汪娇美)
细节与整体的关系密不可分,这两者是互相依赖又互相牵制的。正如古人所说的:“聚沙成塔,汇水为渊”,多个细节能够组成一个整体。而设计好的一些细节也应该放在学习整体中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我们设计任意一个“细节”,体现出来的都是一种想法、一种理念。理念是细节的升华,而细节则是理念的具体操作。
细节具有一定的预设性。认真打造出来的教学细节,它的存在完全是有赖于对所学内容、学生、学习的氛围的深刻把握和对各种信息资源的充分而高效的利用。教师要用大胆的想象去预设合适的学习情境,在教学中、在师生与生生互动中,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细节,把握教育时机,适时进行教育。
我们常说,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可是,在主体与主导的问题上,往往容易流于形式。一堂课,形式单调,学生,打不起精神,又何来兴趣回答问题?师生人际交往更是谈不上。课堂形式只有活泼多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真正参与其中,完成与教师的交流。二、精彩的细节,来源于课堂中和谐的氛围
细节具有一定的预设性。认真打造出来的教学细节,它的存在完全是有赖于对所学内容、学生、学习的氛围的深刻把握和对各种信息资源的充分而高效的利用。教师要用大胆的想象去预设合适的学习情境,在教学中、在师生与生生互动中,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细节,把握教育时机,适时进行教育。
我们常说,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可是,在主体与主导的问题上,往往容易流于形式。一堂课,形式单调,学生,打不起精神,又何来兴趣回答问题?师生人际交往更是谈不上。课堂形式只有活泼多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真正参与其中,完成与教师的交流。二、精彩的细节,来源于课堂中和谐的氛围
倾听是一良好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学会倾听也是我们教师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在细节处更是如此,只有学会倾听才会去发现更多精彩的细节。它具体体现在尊重学生的思考,观察的学生发言。然而上课时,我们总是会担心学生作出什么出乎意料的回答,甚至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出现,要么搪塞过去,要么直接避而不谈。在课堂上一心只惦记着对时间的把握,惦记着下一个环节的内容,惦记着自己的下一句过渡词,惦记着学生的发言是否符合课前的预设,惦记着教学目标能否最终达成,根本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倾听和观察学生那儿。这样的课表面上看似完美,但由于缺乏精彩的细节,还是让人感到一丝遗憾。教师若是能敏锐发现学生身上显露出来的细节,静静地倾听,耐心地扣问,深入地挖掘,用细节张扬学生的个性,这样教学就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孩子品尝被肯定的甜蜜。
在数学教学中也是一样,不可忽视小小的细节。假如我们没有善于捕捉细节的一双慧眼,那么,正如袁振国教授所说的:“或许我们得到了大海里露出水面的冰山的一角,而失去的却是大海下的整座冰山的主体”。在现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环境下,就让我们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一个个脱离预设的“细节”,通过努力使它们成为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学共享资源,真正地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效率。关注教学细节,精心打造教学细节,使我们数学教学更自然、更贴近学生,收到更好的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也是一样,不可忽视小小的细节。假如我们没有善于捕捉细节的一双慧眼,那么,正如袁振国教授所说的:“或许我们得到了大海里露出水面的冰山的一角,而失去的却是大海下的整座冰山的主体”。在现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环境下,就让我们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一个个脱离预设的“细节”,通过努力使它们成为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学共享资源,真正地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效率。关注教学细节,精心打造教学细节,使我们数学教学更自然、更贴近学生,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