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课课练”怎么练? 06-26
学期研究计划 04-01
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04-01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课题研… 02-25
研究计划 01-08
各种运球 01-08
原地肩上单手投篮 01-08
研究小结 01-08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提高“课课练”活动水平的研究>>理论学习>> 依托“课课练” 提高学生素质
依托“课课练” 提高学生素质
依托“课课练” 提高学生素质
发布时间:2016-01-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崔晓东

 

【摘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于2002年实施,在10年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下降趋势愈演愈烈,亟需有效的解决方法。“课课练”是体育课素质练习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课课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身体的基本素质,增强运动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掌握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奠定基础,并且培养了学生优秀品质及团结协作精神。同时,“课课练”对初中体育中考来说,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锻炼手段与途径。
 
【关键词】课课练  素质  
 
“课课练”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在“大纲时代”精神指引下开展的,当时的表述是“有些简单易行、发展身体素质的教材,要争取‘课课练’……”。近年来,业内对体育“课课练”的界定大致形成了以下三个共同点:一是 “课课练”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种教学形式;二是 “课课练”的主要内容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身体练习 ;三是“课课练”要能促进学生提高身体素质。那么我们可以对体育教学中“课课练”这样理解:“课课练”是针对学生学习现状,结合体育单元、课时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生理、身体特点,科学、合理安排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内容和方式,其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包括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平衡素质、柔韧素质、比赛心理素质及成败心理素质。根据教学内容,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内容,安排“课课练”,提高学生体育素质。
 
1.体育课中的“课课练”
    教师在每一节体育课中都抽出一定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专门的身体素质练习,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下安排“课课练”,提高“课课练”有效性,在固定的45分钟内关键在于内容的选择、组织形式的确定,时间的安排等等。
1.1“课课练”的教学内容的选择
1.1.1“课课练”的教学内容应是主教材的补充与深化,它与主教材是密不可分的。所谓与主教材内容形成互补就是弥补因主教材局部活动的限制,而造成的其它部位活动不足。比如在实心球前抛教学中,主要是上肢用力,“课课练”的内容就应该以下肢和躯干部位为主,既可防止因局部负荷过大引起的疲劳,又可弥补基本教材在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中的不足;“课课练”内容对主教材内容的深化则是弥补主教材局部活动量不足而造成的该部位未达到锻炼效果。如在实心球前抛技术教学中由于投掷类项目运动强度不大,“课课练”内容也可安排上肢力量的练习,以加大运动量,加强运动效果。
1.1.2“课课练”内容之间的不同搭配及其前后时间顺序,可影响学生练习的效果。比如,柔韧素质的发展应与力量素质发展相适应,因为柔韧的发展应是在肌力增长下的发展,而肌力的增长快不能因体积的增长而影响关节活动幅度。力量练习是发展肌肉的收缩能力,柔韧练习能发展肌肉的伸展能力,因此力量结合柔韧的练习提高肌肉质量最为有效,即既能达到力量和柔韧的同时增长,又能保证关节灵活性的稳固。如在快速跑等速度练习前,适当进行强度大,数量不多的短跳,对速度的发展是有益的;在力量素质的练习后进行速度素质的练习,可以有效地发展力量和速度素质等。
    例:对“课课练”内容与主教材内容进行排列组合及安排时间(表1

主教材
内容
   
    
实 心 球
       
队列
练习
前滚翻
快速跑
耐久跑
立定
跳远
跳高
胯下前抛、后抛
头上前抛
运球
传接球
课时
1
2
2
2
2
4
2
4
3
2
“课课练”
内容
定距跑(800米)
 
握力练习
23分钟跳绳
高抬腿
高抬腿
 
抱膝跳
高抬腿
推小车
推小车
高抬腿原地纵跳
单脚跳
仰卧举腿
仰卧起座
 
背翘
俯卧撑
俯卧撑
 
推小车
俯卧撑
高抬腿抱 膝跳
23分钟跳绳
摸高跳
 
跳障碍
原地纵跳单脚跳
 
时间安排
 
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
准备部分
准备部分
准备部分
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
准备部分
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
 
准备部分
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
准备部分
准备部分
结束部分
基本部分
准备部分
 
1.2在确定“课课练”练习内容时,对学生明确“课课练”练习要求。
    在每一节下课前向学生宣布下一节课“课课练”内容与要求,让学生在平时特别是大课间活动中尝试着练习,以便为练习做好准备。
    例:“课课练”内容与要求(表2

“课课练”内容
2---3分钟跳绳
俯卧撑
高抬腿
仰卧起座
摸高跳
定距跑(800米)
推小车
原地纵跳
仰卧举腿
抱膝跳
超前跑
握力练习
单脚跳
背翘
跳过一定的障碍物
要求
发展耐力素质
在碰到“极点”现象时要坚持!
培养勇敢顽强毅力
发展上肢力量
动作标准
发展下肢力量
动作到位
尽力坚持
发展腰腹、背肌力量
两人配合,互相鼓励
发展弹跳力量
依据自身水平
选择不同高度
1.3对“课课练”组织形式进行探讨。
    采用多样的组织方法进行教学,以避免枯燥的体能素质练习使学生失去练习的兴趣。(表3
 

“课课练”内容
组 织 方 法
2---3分钟跳绳
集体练习,听教师统一指挥
分小组练习,小组间进行比赛
个人找伙伴进行比赛
定距跑(800米)
集体比赛,看哪一个同学跑得快
超前跑
分小组练习
俯卧撑
手撑高地的集体练习
手撑平地的集体练习
一分钟内看谁做得多(分组练习)
游戏:剪刀、石头、布(分组练习)
原地纵跳、高抬腿、抱膝跳
集体练习
看谁坚持的时间长  
背翘、仰卧举腿、仰卧起座
集体练习
游戏(分组练习)
摸高跳
集体练习,按优差选择不同高度进行练习
比一比,看谁跳得高(分组)
跳过一定的障碍
分组练习,高度不同的障碍,
找伙伴比一比,看谁跳得高
分组练习,连续跳多个障碍
握力练习:
手指俯卧撑
曲臂悬垂
手腕负重练习
比一比,看谁做得(坚持)多(长)
集体练习
               
 
1.4根据“课课练”内容确定集体或者分组练习
    构建练习小组。由于体育运动的特殊性,某些运动需要男女分别练习,以能使学生无拘束运动;有些运动却需男女同组,更有竞争性,但分组原则是使各组要达到相对的平衡。
1.4.1同性分组。每组由体育骨干及32差学生组成。体育骨干(体育素质较好,动作规范、责任心较强的同学)担任,负责组织本组练习及帮助差生。
1.4.2以能力或兴趣进行分组。每组不分男女,以体育骨干和32差、男女平衡学生组成进行练习
    在练习时根据“课课练”内容而进行集体与不同分组的练习。(表4

“课课练”内容
要求
俯卧撑   推小车  握力练习
男、女生别练习
以兴趣分组。在一节课中布置若干素质练习(如同时布置跳绳、仰卧起座、俯卧撑项目),由学生选择
2-3分钟跳绳 定距跑(800米) 超前跑
集体练习或以能力分组
仰卧起座  仰卧举腿 背翘
男、女生别练习
摸高跳  跳过一定的障碍  抱膝跳
单脚跳   高抬腿   握力练习
集体练习或以能力分组
 
2.体育课外的“课课练”
    “课课练”不应只是狭义上的课课练,它应包括任何时候的素质练习。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单靠每周23节的体育课,运动量是远远不能达到提高素质的要求的。如何在课堂上教会学生“怎么练”,让学生清楚“练什么”,知道“为什么这么练”,那么我们才能将体育课的“课课练”延伸到“课后练”、“天天练”,学生主动练习,才能达到提高体育素质的目的。
2.1 大课间活动安排
    周一至周五上午利用大课间活动安排1012分钟的素质练习,练习内容为上肢力量练习、跳跃练习与柔韧练习;周一到周四下午课外活动安排25分钟的耐力素质练习。
大课间活动“课课练”内容安排(表5

时间
                           容 
 组 织 形 式 及 要 求
周一
上肢力量
 
手臂力量
俯卧撑
1、  集体练习,每次1015下,每次3
2、  以游戏方式进行,增加趣味性
 推小车
以游戏方式进行,三局两胜
握力练习
 
攥握力器
分小组进行,810组,每组20
手指俯卧撑
集体练习,每次36下,每次3
周二
跳跃练习
 
原地纵跳   抱膝跳
集体进行,34组,每组4×8
台阶上下交换脚
集体进行,34组,每组40
周三
柔韧练习
 
压腿  弓步压腿  仆步压腿
集体进行,2组,每组4×8
踢腿(原地)
集体进行,34组,每组1620
压肩
两人一组,23组,每组4×8
周四
跳跃练习
 
蛙跳
集体练习,35组,每组1012
比比看:看谁跳得远
跨步
集体练习,35组,每组1012
比比看:看谁抓得住
周五
其中一级段在年级段段长及体育教师的组织下进行活动竞赛
以传统项目为主,分别以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5项指标为竞赛的基本指标实施竞赛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分级段进行
注:如本日有体育课的班级,大课间活动“课课练”不进行,由本班学生进行大课间活动
    由于大课间活动是全校性活动,队伍庞大,人数较多。因此我们选择能在小场地进行,用小器材(如握力器)或尽量不用器材,学生易于掌握的简单项目进行练习,以期能够充分利用大课间的时间,提高学生体育素质。
2.1.1充分发挥班主任及副班主任的作用。对班主任、副班主任进行培训,明确大课间活动“课课练”的内容、要求、组织形式,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2.1.2由一名体育教师在台上统一指挥,其余体育教师安排到队伍中巡视指导。
2.1.3以班级为单位,由各班班主任组织本班同学进行练习。
2.1.4练习内容、组织形式班主任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练习要求班主任亦可根据学生身体情况及素质水平进行调整(降低或者提高要求)。
2.1.5由于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不同,同级段、不同级段的各学生身体素质各有其不同,男生、女生又各有其不同,因此各班主任就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体育教师随时跟进,进行安排。
周一到周四下午课外活动安排本日无体育课的班级进行25分钟的耐力素质练习。由课外活动下班教师带领,体育教师组织,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跑操。每班4圈,最后一圈加速跑。
2.3布置课外作业
    体育教师在每周周一上午将每周“课课练”课外任务张贴在每班教室里,使每位学生都能明确本周任务与要求。学生积极参加锻炼,进行素质练习。

时间
内容
要求
周一
跳绳
3至四组,每组180下–200
周二
屈臂悬垂
斜身引体
2组,每组直到自己极限
3组,每组35下–40
周三
俯卧撑
3组,每组1012
周四
摸高
自己选择一定的高度,3组,每组12
周五
休息
学生放假回家
周六
跳绳
3组,每组1分钟
周日
立定跳远
3组,每组10
注:各人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练习内容与要求
    课外练习由于是学生在无教师组织监督、无组织下进行的,它靠的是学生的自觉及学生间的互相监督,而周六、周日的练习可由家长监督,内容也可由学生家长灵活调整。如有的家长可带学生去爬山、打羽毛球及各种运动,即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感情。
 
3.“课课练”练习安排注意事项
3.1“课课练”练习时间安排
    一节课45分钟时间没有增加,内容却增加了。而“课课练”的练习时间不能过短,使身体锻炼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当然也不能过长,影响主教材教学。因此必须在“课课练”开始阶段抓好常规,选择简单易行的项目,并且尽量少调动队伍,少用器材(所用器材应是与主教材内容相关),或不用器材,分组明确进行练习,以提高练习有效性。
3.2创设氛围,全面普及
     首先是对学生的普及。学生只有不断明确身体素质发展的意义,明确运动技术技能的提高与身体素质的关系,方能在素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表现出认真、自觉的学习态度,因此一是在教学中应注意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灌输目的性教育;二是通过学校、班级各种宣传方法来提高学生练习的目的性,如宣传栏、板报、校园电视台等,营造深厚文化氛围;三是举办体育竞赛活动和开设体育知识讲座,通过多种途径以达到效果。其次是对家长的普及。家长思想上重视,了解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监督子女认真练习(特别是在家中的练习),学生的练习效果会事半功倍。
3.3防止反复,加强引导;持之以恒,贵在坚持
    “课课练”练习中不管组织形式、方式如何变换,它的本质其实就是素质练习。教师通过内容、组织形式、方法等创新,吸引学生练习,当学生失去兴趣时,动作没有达到要求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加强引导。通过言语提示、学生示范或变换内容、方式、组织进行调节。如在俯卧撑练习过程中,学生出现疲劳,动作敷衍,那么教师可让不认真的同学出来示范,或者改变方式,进行比赛,增强趣味性,吸引学生参加。学生的体育素质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靠长期的积累,这就要求我们帮助指导学生坚持练习,而一旦松懈,学生的体育素质会出现停滞,甚至是后退。
3.4注重评价,提高积极性。
“课课练”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在“课课练”过程中一是根据学生表现现场评价。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随时观察评价“不错,某某同学,动作很标准!”“某某同学真棒,你比上次坚持的时间长了,有进步!”当然要注意不可为夸而夸;二是进行阶段性评价。在“课课练”实施一段后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内容,进行判断效果,进行评价。也可根据学生小组在游戏比赛中的表现及进步来进行评定;三是在学期结束末进行测试评比。通过表扬鼓励、比赛竞技、测试技评等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当然评价标准要确立,成绩好要表扬,有进步更要表扬,以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练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锻炼身体()---论当前体育课改形势下的“课课练”回归[J].体育教学,2011(01)
[2].梁龙旭.在单元教学中实施“体能随堂练”的研究.[J].体育教学,2012(07)
[3].陈卫忠.“点、线、面”落实体能素质“课课练”.[J].体育教学,2012(07)
[4].武杰.黄占宁.郝兴杰.利用小场地,实施“课课练”的思考. [J].体育教学,2012(07)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