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课课练”怎么练? 06-26
学期研究计划 04-01
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04-01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课题研… 02-25
研究计划 01-08
各种运球 01-08
原地肩上单手投篮 01-08
研究小结 01-08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提高“课课练”活动水平的研究>>理论学习>> 体育课课练回归说明了什么?
体育课课练回归说明了什么?
体育课课练回归说明了什么?
发布时间:2016-01-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崔晓东

体育课改初期曾被一些人排斥、批驳、贬抑的体育课上的许多东西正在逐步回归。例如,严明的队列练习和课堂纪律(被批无视学生需要、军事化);三段式的课堂结构(被批老一套、不考虑学生心理活动规律);运动负荷的预计和测量(被批生物体育观);跨栏跑、跳高、投掷等教材内容(被批与终身体育无关,无兴趣);运动技能教学(被批竞技化倾向严重)等等。以上内容被批,主要是因为它们被视为与体育的人文价值、与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与运动兴趣、情感体验等相对立的东西。

课课练是在上世纪80年代就曾出现的体育课练习形式,课改以后,这种以发展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的练习形式在高度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和运动兴趣的背景下,自然而然的退出了历史舞台。十几年后,课课练再次被广大体育教师重新发现,回归体育课堂,这绝非偶然。它至少表明:

1.体育课程增强学生体能的基本功能或核心价值,正在被广大体育教师认同并付诸实施。

增强体能曾被视为单纯的生物体育观,其实这里面大家忽视了一个及其简单的逻辑关系:健康第一是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三维健康”中身体健康是整个人体健康的生命基础,而构成身体健康诸多因素中,如形态、机能、活动能力、身体素质等,最活跃、最主要的因素则是身体素质(体能),因此,增强体能必然成为增进健康的第一推动力和基本切入点。试图以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人文体育观等概念来抹杀、削弱体育增强体能的基本功能,是一种以偏概全,本末倒置。

2.体育课能否增强学生体质的疑惑进一步得到明晰。

如果体育课不能增强学生体质,课课练回归体育课似乎就没有必要。许多专家曾认为仅靠每周两节体育课,解决不了增强学生体质的问题,体育课的主要目标取向应该是运动技能的传习。其实,如果我们深入探讨下去,问题并不难找到答案。每周两节体育课不能增强体质,那么,三节呢?四节呢?每天一节呢?现在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几乎每天一节了,把这40分钟利用好,能不能增强体能?还有,如果体育课以传习运动技能为主要目标取向,那么请问,学习掌握运动技能又是为了什么?为了掌握一种谋生本领还是一种职业技能?为了休闲还是为了娱乐?显然,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讲,学习运动技能就是为了掌握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本领,说到底就是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再说,学习运动技能的主要手段是身体练习,而身体练习就是一个掌握技能和增强体能的过程,这学技能和强身体是高度统一的。

3.人的认识总是在不断深化,不断提高,总是在左右摇摆中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体育课课练从淡化、退出到重现、回归,说明了学校体育人始终在求索、在努力、在探讨,在努力寻求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最佳手段与形式。但愿这种回归不是简单的复原和再现,而是原有基础上的创新和提升,是在新的、更高层次上的发展。 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事物可以重现,可以回归,但是,经历了消亡之后的重现和回归,是凤凰涅槃,是浴火重生,它必然带有新时代的特色,新课改的理念和新一代学校体育人的追求。愿我们的课课练少一些单调乏味,少一些强迫压制,少一些形式主义,多一些实效,多一些兴趣,多一些创新。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