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课课练”怎么练? 06-26
学期研究计划 04-01
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04-01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课题研… 02-25
研究计划 01-08
各种运球 01-08
原地肩上单手投篮 01-08
研究小结 01-08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提高“课课练”活动水平的研究>>研究成果>> 对体育“课课练”注意事项的几点思考
对体育“课课练”注意事项的几点思考
对体育“课课练”注意事项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6-01-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崔晓东

 

随着全国中小学学生身体素质不断的下降,国家颁布了学生在校锻炼时间不少于一小时,推行了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同时在体育课堂上的课课练又被重新重视。课课练主要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每次课中安排一定的时间、确定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以及设置一定的运动负荷,让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身体素质练习。这些都是进一步的增强学生体质,但体育课堂上的课课练各地所含说法不一,无论内容,形式和方法都有所不同,课课练只是体育课堂上的一个“小插曲”,它只是一种手段,教师通过这一手段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不能让与其课的主题相冲突。而我们又想让“小插曲”起一定的作用,让它成为课的主题的补充和延伸,使其与主题相辅相成,因而对体育课中的“课课练”提出几点注意事项,以利于更好的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            首先是内容的安排问题
1、课课练要与当堂课的内容有关:体育课课练的内容应该是与体育教材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当然课课练的内容应该是简便易行、富有实效、是课堂主教材的补充,它可以是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敏等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练习的内容,还可以是一些技术性强的运动项目的基本功练习,如篮球的运球、排球的传、垫球,武术的基本步法、手法等,也可以是队列队形练习,课课练内容的安排要科学、合理。身体素质课课练要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相结合进行,内容尽量丰富多样,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体育课课练的内容安排是具有阶段性、针对性、可变性的,课课练的安排还可以根据近一段时间学生的表现情况来进行,在课课练的内容设计上:首先要根据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搭配。例如:课的内容是跳跃项目,就可以再安排一些上肢内容(俯卧撑、立卧撑);有球类内容,就安排技巧类项目。如果主教材是快速跑,课课练就可以安排上肢的力量练习,主教材的学习局限性很强,我们可以安排课课练,对主教材的练习是一种弥补,当主教材的学习运动负荷很小,课的密度不够,我们这个时候可以安排活动量比较大的课课练,增大课的运动强度;也应该练习在本堂课很少得到活动的关节;为了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课课练的内容可以是奖励性内容,做学生喜欢的项目,其次在安排上要遵循循序渐进,做到合理安排。培养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及终身的体育意识等等
2、课课练内容的设计一种是对教材内容专项素质的需求设计;再一种就是对这节课体能素质方面发展失衡情况下,进行设计。它的目的是对课原有内容的一种补充,而不是作为一种必须。有时候当这节课运动负荷很大的情况下,可能它就不一定再专门安排。要结合这节课的主要教材,或者是主教材的延伸,或者是主教材的补充,或者是体现锻炼的全面性要求而安排的补偿性的身体素质联系。搭配的原则应该体现全面锻炼的原则,科学性原则,合理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等。
 二、            课课练的时间安排问题
课课练的时间交流中有些老师认为5分钟左右,有些老师认为根据课的安排进行确定,可以延长或者缩短不应该统一标准。从传统体育教学的课课练来看,教师每次至少安排10分钟左右的时间,而有关学者从效果角度出发也认为课课练安排5分钟时间肯定是不可取的,尤其一些游戏作为课课练需要更多的时间,可以说在体育教学中要达到预计的锻炼效果肯定要有更长的时间否则就起不到效果,只能让练习流于形式,但过长的时间势必会影响到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对课课练的时机与时间的安排需要的是教师灵活运用与巧妙安排。课课练习时机:课课练应安排在课的结束时段或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穿插
 
 1.队列练习应该在课的开始部分练习。这个时间练习有两个好处。第一学生的精力集中,容易将动作做到位。第二,由于队列练习的强度不太,有一些比如跑步走的活动,还能够起到热身的作用。
 
 2.课的基本部分最后的一段时间进行练习。这时候练习由于学生的身体通过一节课锻炼,身体的肌肉、骨胳都充分的舒展开来,做课课练,更有利于学生的身体超量恢复,以提高练习的效果。
 
 3.课课练还可以在游戏之中进行,当学生做错动作时做为处罚的一种手段,这时的素质练习,往往会在学生的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就完成了。
三、练习方法得当,用一些调动学生兴趣的组织形式或方法课课练巧妙组织办法
课课练应采用小型多样、简单易行的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组织教法学法要多样性,以提高趣味,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是所有的素质练习都需要教师运用游戏、比赛、情景等,一些灵敏、速度的素质练习本身趣味性就很强。但也有将素质练习融入到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将身体素质的练习与技能教学相结合,不但技能教学就不会显得那么的难、而素质练习也就有了兴趣。比如,练习篮球,素质练习与仰卧起坐接球相系起来,学生即熟习了球性,提高了反应的速度,又发展了腰腹肌的力量。这点就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课练”的过程,通过对学生、教学目标等进行分析制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样教学就能够成为整体,不至于将“课课练”作为一个环节放到体育教学中而影响教学的整体性。但是课课练不应以 单纯和乏味的机械运动来进行, 应该将课课练的内容有效和合理的 设计到课堂内容中去,让学生在 积极参与活动和 心情愉悦的 情况下 来进行练习,不要让学生一味的重复反复,这样学生会产生消极的思想 ,不但达不到课课练的最终目的,反而会产生反面的作用,让学生厌恶 身体练习,所以设计课课练的 内容和时机  重要的, 应当在学生 产生 兴趣后 及时加上练习,并且将练习内容设计成故事化、情节化学生就爱参与了。在当前体育课改革形势下,课课练的回归已成为必然!科学、合理的课课练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要想使学生对课课练感兴趣,那它的内容选择就必须有趣味性新颖性
四、课课练负荷的要求               

 

课课练”的本意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身体素质的提高必须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这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有过专门的要求,但新课程中对运动负荷的要求并没有直接提及,但这并不代表新课程下不要运动负荷。不过学生通过素质的“课课练”的确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意这一环节,运动负荷适宜性,既不能运动量过小,没有什么负荷刺激,让课课练流于一种形式,也不能运动负荷过大,时间安排过长,这样就可能造成喧宾夺主,掩盖了主教材的角色。或者是运动量过大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也是不科学的。这要取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个体差异,避免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让练习更具针对性。同质或异质分组,区别对待。以便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运用课课练贵在持之以恒。在运用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体质现状,做到区别对待,有的放矢。
五、最好用本堂课的器材
   课课练是对课的补充,在进行课课练的过程中,尽量在器材的利用上,不需要拿专门针对课课练而用的器材。能利用上本堂课的器材是最好的了,这样既使器材充分的被利用,又提高了学生的练习效果,增强了学生体质,达到了课课练的目的要求。
从教学整体观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的问题,做到真正的从学生问题出发,怎么练?这应该结合具体的学段和水平段,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和现有水平。内容安排多样性,教学手段灵活性,教学方法趣味性,内容安排合理性,练到什么程度? 都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真正把课课练运用到教学当中去,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体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