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个人学期研究计划 10-23
研究课教案一 10-23
2016研究论文(冯菲菲)… 01-04
九月份理论学习 12-16
十二月份研究小结(闻益… 12-15
研究课(2) 12-15
十二月份理论学习 12-15
研究总结(蒋培华) 12-15
研究小结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精彩细节的研究>>理论学习>>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演绎精彩数学课堂
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演绎精彩数学课堂
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演绎精彩数学课堂
发布时间:2016-01-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蒋钘

 

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演绎精彩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精彩细节的研究》课题研究思考与反思
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蒋钘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注重细节,在教学中尤为重要。我们老师,为上好一节课,备课时,从教学环节的安排,到过渡语的设计,甚至是学生回答后教师的评价,方方面面,都考虑的清清楚楚,精雕细琢,务求做到面面俱到,尽善尽美。但上课时,经常会发现,实际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失望,困惑:我已经很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了,但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不完美呢?针对此问题,我们学校展开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精彩细节的研究》,通过这一阶段的研究我们对课堂细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就此段研究进行了思考与反思。
    一、问题与思考
案例1  还没学,你真的会了吗
在一次公开课上,老师教学7的乘法口诀,上课前,老师精心准备了7棵苹果树,每棵树上画了7个漂亮的红苹果,准备以这些图片作为学习材料来探究每一句口诀。当老师刚贴上图,宣布课题的时候,有一个学生说:“我已经会7的口诀了!”接着立即有好几个学生响应:我也会了!下面的同学也热闹起来了,还有人一七得七、二七十四地背了起来,教师愣了一下,接着说:“你们真的会了吗?那你们知道乘法口诀表示什么意思吗?”顿时,一句生硬的话语把学生学习的热情给浇灭了。接着,老师很努力地引导学生思考,而从后面的教学看,这节课的设计也很完美,但就因为这里的一个小小的插曲,学生的情绪受到影响,课堂上始终生硬地、被动地接受学习任务。课堂效果始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思考:面对学生超出预设的回答,我们教师的表现说明了什么?1、 我们老师已经习惯于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去面对毫无准备的学生,习惯于地将学生的思维牵引进预设的圈内,而当学生说出“我会了”,“我知道了”,打破了教师精心预设的方案,教师就无法面对了。为了将自己的设计实施下去,只有拼命将学生往“原路”上拉;所采用的方法就是仍然要求学生照预定的教案走,这样,学生的灵性会慢慢被磨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始终停留在理论上。2、老师低估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不相信学生可以通过预习掌握新知,不给学生展示感悟和发现的机会。没有认识到有活力的课堂来源与“课堂生成的精彩”的尊重与引领,扑灭了学生产生的思想火花。3、老师教学经验不足,不能灵活把握“预设”和“生成”的尺度。借机施教,明断暗收,为我所用的教育机智还不够。错失了最好的教育时机。
    案例2  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在一节研究课“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中,在练习巩固之后,教师提问: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一时间,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丰富多彩。有的说:我知道我们学校大约有1600人。还有的说:我学会了数比较大的数,一个一个的数比较麻烦......听了这些回答,教师没有任何评价,只是不断地追问:“还有吗?还有吗?”他的用意显然是通过提问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可是学生却没有猜到教师的“答案”。高举的小手放下来了。于是教师有意指着黑板上的课题,问:那么,你学会了什么知识啊?”学生很聪明,立即说:“我学会了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师接着说:对,今天我们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数数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数,十个一是十......随着教鞭,全体学生整齐地朗读着板书。
思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教师的预想时,教师的反应一般是毫无表情,要么继续引导,得出所要的结论;要么直接否定,自己说出答案。当学生的回答符合教师教案的设想时,教师往往用“很好”“你真聪明”之类的语言表示肯定。孩子的心是朴素真实的,孩子的答案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用成人的眼光去打量孩子的世界,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于是学生学会的只是顺着教师的意图回答问题,孩子富含灵气的火花在不知所措中泯灭了,逐渐失去了灵性,失去了自信,失去了创新。
案例3  猜一猜,后面是什么
    在一年级的一节研究课上,老师就创设了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随着《喜羊羊与灰太狼》的音乐响起,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律动跳起了舞蹈。接着,老师出示了站成一排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图片,问学生:“小朋友,你猜一猜,灰太狼后面排着的是谁?”班里面的小朋友异常兴奋,争先回答,老师充满期待地请了几个小朋友回答,可让老师失望的是,孩子们的答案千奇百怪“红太狼、懒羊羊、沸羊羊、慢羊羊”之类的答案全都跑出来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应该是老师的提问不够精确吧。孩子们还没有从刚才的热闹中回过神来,老师就问“小朋友,你猜一猜,灰太狼后面排着的是谁?”孩子们的思维还沉浸在《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世界里,回答就天马行空。如果老师提问时语言精确点,指着站成一排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图片问学生:“小朋友,按这样的规律排下去,你猜一猜,灰太狼后面排着的是谁?”别小看这一小细节,交代清楚了,学生有的放矢地思考,回答才更有针对性。
思考: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是非常严谨的,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老师教学语言不规范,或重要语句冗长,或提问意思指代不明确,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破坏了教学语言的连贯和流畅。说的话,提的问题意思没变,效果却相差甚远。类似的小毛病出现的时候可能很不经意,但影响却可能会很大。
二、对策与交流
每一个细节都可以生成一次精彩,也可以毁灭一次精彩。在一定程度上,课堂是由许多个教学细节共同组成的。在现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环境下,如何抓住课堂教学中一个个脱离预设的“细节”,通过努力使它们成为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学共享资源,真正地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效率,使我们数学教学更自然、更贴近学生,收到更好的效果,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追求的。
1、尊重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求教师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我们必须看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差异的。所以作为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点”,更要十分关注、研究学生的“个性化”,并根据这一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与教学方法,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学适应学生,成为解决学生学习困难和问题的过程,而不是学生适应教材或教师教案的过程。对于所学知识,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读指导前“放谈收获”、“质疑问难” 等方式使教师了解学生通过自学学会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从而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已知部分,就可以不学,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交往状态和创新热情,更多地保护和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多地激励和挖掘孩子创新的潜质,这样的教育才精彩。
另外,由于学生学习情境是动态生成的,必然会有一些情况在教师的预料之外,所以教师一定要不断培养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善于利用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差异的客观现实来组织教学,使学生的差异成为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从心里真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有差异的发展。
2、注意倾听,充分利用课堂的生成。
倾听是一良好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学会倾听也是我们教师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在细节处更是如此,只有学会倾听才会去发现更多精彩的细节。它具体体现在尊重学生的思考,观察的学生发言。然而上课时,我们一心只惦记着对时间的把握,惦记着下一个环节的内容,惦记着自己的下一句过渡词,惦记着学生的发言是否符合课前的预设,惦记着教学目标能否最终达成,根本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倾听和观察学生那儿。这样的课表面上看似完美,但由于缺乏精彩的细节,还是让人感到一丝遗憾。
学生的一个回答,一个提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都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灵感,生成一次精彩。教案是死的,而课堂则千变万化,面对课堂的生成和突发事件,教师应该先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课堂质疑,倾听学生的独特见解......在倾听中捕捉亮点,在倾听中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自主探索,拓展思维。课堂中学生呈现出来的一些思维亮点,是教学中稍纵即逝的宝贵资源,如果不及时捕捉,就会与重要的“动态生成点”擦肩而过,就会在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痛失良机。                          
   3、恰当评价,把握教师的价值引领。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主动、健康的学习心理。给学生以激励性的评价,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或者是在需要时才做的一种装饰,它需要渗透在教师的教育思想中,落实在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在课堂教学的整个环节里面,我们老师要关注孩子的回答,遇到精彩的回答,我们一定要及时的给予评价。
要让评价的作用落到实处,评价就要有个性,针对不同的情况应有不同的评价语言,不能总说“你真棒”之类单调浮泛的语言。如当只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并答对了,教师可以评价:“知道吗?老师不仅为你清楚的回答而惊喜,更为你的勇气所折服!” “你真了不起,能把某某同学的意思更具体的告诉我们,谢谢你。”这样的话让全体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显现素质。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离不开许许多多闪光的细节。关注课堂细节,其实质是精致教学流程,突出教学重点,凸显教学亮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绽放个性和魅力,也是当下课堂教学真正走向有效、高效的法宝。只有从细节入手,大作功夫,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显现细节之美、细节之智和细节之效。在教学中把握细节充分,从细节中体现出老师的教育智慧,让课堂变得更加完美,这样的教育才有可能是成功的。
 

获武进区年会论文二等奖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