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8、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页例题,第6~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学习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了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2、方法例如想加做减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选择信息,处理数据的能力。
4、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了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5、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直接说出得数
13-9= 16-9= 18-9= 14-9=
12-9= 15-9= 17-9= 11-9=
选择两题让学生说说时怎么样算的?
算十几减9,可以想9加几得十几,十几减9就等于几。
你能按顺序说说8加几得十几的全部算式吗?7加几得十几呢?
2、同学们请看(出示图)白兔妈妈带着小兔也来了,你听它在考小猴子:“如果要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可是,小兔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你们能帮帮小兔吗?先说怎样列式?根据回答板书:15-8=□
你想怎样计算呢?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5个怎样减去8个?
2、实物操作。
讲述:如果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5-5=10 10-3=7
方法二:10-8=2 2+3=5
方法三:8+( )=15 8+(7)=15
5、算法优化:这么多种算法,小朋友觉得哪一种最容易算?
得数的单位名称是什么?
用“想加算减”的方法算比较快。
6、试一试。
书上P5试一试中也为你们准备了两道题,请你用这种最容易的方法来计算,好吗?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算法,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这两道题各是怎样算的?请你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集体说说“想加算减”的口算过程。
因为7+8=15,所以15-7=8。
(理解了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选择信息,处理数据的能力。)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集体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用三句话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和相应的减法算式。
让学生先看图独立完成在书上(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想“8加几是14”“7加几是16”从而算出得数),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出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说明:从图上看,可以想加法来算减法:8+6=14,14-8=6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比较。提问:每组两道题有什么关系?使学生加深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不要求统一算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交流时可以根据学会的错误说说计算方法。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过独木桥”:同学们,如果你们算对了就可以过桥了,看谁先过桥。
(1)小组合作口算。
(2)比较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了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