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童课堂语言表达能力
人们常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表达能力与儿童思维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语言通常以“词”为单位,词又是学生在高度概括下形成的,词与词之间相互关联又形成了句子,而句子和句子之间的组合又形成语段。从最简单对词的理解到对几个句子之间的组合,学生的思维从简单一步步走向复杂。语言表达连贯、完整的背后反映出儿童思维的连贯性与严密性。因此关注儿童课堂发言与表达,对我们剖析儿童思维发展程度大有裨益,同时,培养儿童课堂发言与表达能力,无疑推动儿童的思维走向深处。
儿童怎么要才会有话说?这是涉及到语言表达的第一步,要想儿童有话说,首先必须要引导儿童进行观察,没有观察,没有大脑对情境的加工,何谈表达。因此,在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这节课,我让孩子自主观察,并有针对性地提问:校园里一群小朋友在干什么呢?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会从整体上感知回答:我看到了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
在学生第一次出现比较完整的表达时,教师一定要给予积极肯定,并且你能像他这样完整地说一说吗?使得其他孩子的回答也具有指向性、完整性。
教师动态呈现:又来了2人。并追问:“原来有3人浇花,现在呢?”这样富有情境性的提问,学生自然而然地回答:“现在又来了两个小朋友。”在学生单独说出一个完整句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高要求:“谁能把这2句话连起来说一说?说得既清楚又简洁。这样就从一句过渡到两句。再学生完整把两句话表达出来,教师进一步追问:“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呢?师:你能把大家说的三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吗?学生由于有了前两句表达的基础,便能够顺利从两句过渡到三句话。从一句话到三句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便逐步建立加法的模型。
因此,语言的表达如思维发展一样,要经历由简单到复杂,有少到多,由单一到整体。教师必须要夯实语言表达的每一步,一步一步,拾级而上,最终让学生轻松的经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总之,在规范语言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好语言表达的步骤和过程。
学习心得:学生只有知道怎么说,即明白表达好的标准是什么,并且有机会充分表达,学生的语言能力才会相应提高,在提高语言表达的完整性的同时也能培养儿童思维的严密性和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