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个人学期研究计划 10-23
研究课教案一 10-23
2016研究论文(冯菲菲)… 01-04
九月份理论学习 12-16
十二月份研究小结(闻益… 12-15
研究课(2) 12-15
十二月份理论学习 12-15
研究总结(蒋培华) 12-15
研究小结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精彩细节的研究>>研究小结>>2016.4研究小结(王红霞)
2016.4研究小结(王红霞)
2016.4研究小结(王红霞)
发布时间:2016-04-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红霞

 

注重设计教学细节,完美把握课堂教学流程
通过这一个月在研究,有以下体会:
一个细节可以生成一次精彩,也可以毁灭一次精彩,正如汪中求所说:“细节决定成败。”确实,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细节,能成就一堂好课。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如此重要,我们该如何把握呢?
一节好课,首先来自于精彩的教学设计。在设计教学流程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过分在意教学过程的整个结构和环节之间的衔接而忽视学生的感受的话,就容易造成教学过程中的种种不如意。
                             
例如,有位教师执教“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紧扣时事,创设了“为汶川灾区送物资”的情境,进而提出:送救援物资的车队该走哪条路,才能更快把物资送到灾区?
然后进入探究环节:为每位学生提供彩棒,让学生用剪刀随意剪成三段,然后拼摆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在围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有的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不能围成三角形,进而提问:同样是三段小棒,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不能围成三角形?从而交流讨论,最后归纳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之后,回顾课前,提问:你现在知道为什么AC这条路最近吗?学生出人意料的回答:因为AC是直的。
为什么经过苦苦的追寻,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仍停留在原点?从整体看,教设计是科学合理的,但什么出现这样的遗撼呢?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情境到探究之间的过渡未处理好。
在提出问题“走哪条路更近时?”学生由于之前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得出:走AC更近,因为它是直的。当这时,上课教师仅用“这里还藏着科学道理”这句话过渡到探究新知,学生的感觉是突然的。对于他们来讲走直路更近是不争的事实,没什么好探究的。如果教师在学生回答走AC更近后,马上追问:“为什么走直路更近?”“你能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他吗?”进而利用课件突显AC是三角形ABC的一条边,AB-BC是三角形ABC的另外两条边之和,进而追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和第三条边有什么关系呢?”引出课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那这节课就非常完美了。
看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处处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指导。设计每一个环节,甚至一句话时,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