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个人学期研究计划 10-23
研究课教案一 10-23
2016研究论文(冯菲菲)… 01-04
九月份理论学习 12-16
十二月份研究小结(闻益… 12-15
研究课(2) 12-15
十二月份理论学习 12-15
研究总结(蒋培华) 12-15
研究小结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精彩细节的研究>>研究小结>>4月研究小结(蒋培华)
4月研究小结(蒋培华)
4月研究小结(蒋培华)
发布时间:2016-04-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蒋培华

 

            捕捉数学课堂生成,绽放精彩瞬间
    数学活动的开放性强,学生思维活跃,预设外的材料出现是常见的现象,即使课前预设再充分也不能完全避免。当意外不期而至时,如果加以有效利用,课堂就能多一份精彩。不同的教学行为,折射出不同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理念。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把握教学动态,用心捕捉、及时搜取、有效筛选学习活动中的瞬间生成的材料,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生活情景和鲜活的课程资源,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使课堂走向动态生成、引向深入、推至高潮。
一、捕捉亮点资源
   课堂信息如何应对,就是要体现教师善于捕捉学生的生成信息,从而调节课堂节奏,达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在观察中捕捉动态信息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观察学生的表情、体态、动作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学习方式与习惯。
    (二)在提问中捕捉即时信息
    提问可以对学生起一个思维桥梁与导向的作用,帮助学生找到思维的方向。同时提问也是教师捕捉信息的有利时机。课堂提问可以形成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情感交流。在提问中,不但能捕捉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而且能捕捉到学习困难学生的关键点,从而反馈出教师输出的信息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在练习中捕捉理解信息
    课堂当场练习及课内学生上黑板演示是教师捕捉学生课堂理解信息的一个好时机,可以发现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思维途径、符号及其数学语言的准确应用、计算的正确性等对课堂知识理解程度的信息。
    (四)在讨论中捕捉隐性信息。
    课堂小组讨论是沟通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生成信息的又一个方面。教师针对不同的内容,以提问的方式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教师以普通的一员参与交流,学生的思维相对更活跃,顾虑也少些。他们会畅所欲言,说出他们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或疑问,教师就能捕捉到全班共同讨论时不能发现的一些课堂隐性信息。有些个别的问题就可以当场答疑;典型性的问题,可以全班一起讨论。
二、善待错误资源
    学生的学习错误,作为一种源于学习活动本身、之间反映学生学习活动的生成性资源。从心理学上分析,由于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识水平的限制,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总难免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错误,笔者认为广大教师应改变以往对待“错误”的消极态度,站在新的视角对其进行新的探索,合理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往往是典型的,而很多教师采用的方式仍然是采用“节省时间”地“立马纠正”,而这种方式却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意义,这正是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错误资源所存在的价值。此时,教师所要做的并不是急着解释、下定论,而是把错误资源抛还给学生,给予他们争论的时间和空间,在争论中明理,在争论中内化知识。以下是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分数的意义》的片段。
案例:“对一道判断题的争论”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来看一道判断题: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它的二分之一。(学生中有的认为是“正确”的,也有的认为是“错误”的)
师:请你们分别代表双方意见的同学上来各3个,进行辩论,可以提出各种假设和问题,把对方问得哑口无言。
生1:……
生2:……
生1:(把一张纸对折,再沿折痕撕开)你们看,这其中的一份不是它的二分之一吗?
生2:(把一张纸随便一撕)(针锋相对地说)你们看,难道这就是你们说的二分之一吗?
师:现在双方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生1方:(与对方握手表示祝贺)我们刚才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平均分。
生2方:(与败方握手表示感谢)正因为你们大胆的发言和我们的争论才给我们全班同学带来了有价值的讨论。
    学生的错误是积极参加活动的一种必然现象,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吴老师并没有急于点拨或代替学生包办,而是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组织了一场精彩的辩论赛。学生在争论过程中,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
三、提炼有效资源
     如果对于生成的每一个新问题教师都逐一详细解答,则势必影响学生对教材重点的开掘和难点的突破,挤占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而,教师却不得不直面各种突发情况,并做出判断:哪些信息需要通过讲解以强化正确认识?哪些问题可以在课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哪些问题涉及面较广,可以让学生在课外继续研究?因此需要我们对学生的生成信息作有效提炼。
    (一)正确选择生成性材料的反馈内容
    课堂教学反馈的目的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教学影响的一种检查、了解,从学生的学习表现中明确教学的成效,我们应该明确课堂教学的反馈是为了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因此每个环节的反馈都应重视与教学目标的达成相统一。因此,教师在选择生成性学习材料时不应过于迁就学生而影响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突出教学重点,要求教师在选择生成性材料时善于分清主次,不平均使用力量。
(二)合理安排生成性学习材料的反馈顺序
    面对相同的材料,反馈的顺序不同,教学的效果也会有差异。因此,教师在组织反馈时,还要考虑到反馈的顺序问题。要合理安排反馈顺序,要关注不同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要关注主要目标的有效达成。
   (三)对生成性学习材料进行适度再加工
    学习材料的生成具有随机性,如果完全原生态地呈现材料,则往往不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因此,面对生成材料,要求教师具备适时加工的意识,掌握再加工策略。
    首先,教师应对学习材料进行恰当的提炼和概括,逐步抽象出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显现数学课的“数学味”。
    最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补充材料,成为材料的主动生成者。具体地说,当学生生成的材料不够典型、不够丰富时,教师应及时补充材料。
    “生成性”是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如果在课堂上,真正让学生成为自我建构的主人,那么一定会在师、生、本互动的过程中生成许多有价值的资源。教师如何应对这些生成资源,体现教师作为互动过程中的一种主导,使互动过程既是个性充分张扬的过程,又能保证绝大多数的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而不是把互动等同于“盲动”,便成为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必须时时思考的问题。面对生成性学习材料,教师心中要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让学生充分暴露真实的想法,才能张扬个性,培养情感;只有心中有目标,才能突破重点,突破难点,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只有心中有策略,才能从容面对学生的奇思妙想,才能显现可以预约的精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