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数学研讨活动是臧斌老师执教了四年级《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课。
臧老师用孩子们感兴趣的成语故事《朝三暮四》导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为后继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故事还让孩子们初步理解和感知了加法交换律。随后通过出示一组数学题,学生探索规律,学生编题,直至概括总结出字母表达式,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掌握了“猜测、举例、验证”这一数学方法。
此外,臧老师的这一节课非常注重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而思维深刻性的本质是概括,概括即是思维的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数学的重要特点。没有概括,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与运用知识,就不能更好的学习新知识,就无法进行逻辑推理,也就谈不上思维的深刻性。因此,概括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臧老师在本课的教学实践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了学生优良的数学思维品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概括能力就是从大量的或具体的数学材料中抽象出共同特征的过程。数学概括能力的内容有四个维度:数学概念和规律的概括;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类推到其它不同的情景中;在概括的基础上进行更广泛、更高层次的抽象共同特征;在概括的基础上把数学知识系统化。例如:加法交换律:3+4=4+3=7 7+8=8+7 10+5=5+10 ,共同特征是加法交换律,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思维训练中,臧老师把要学的新知识当作有待学生去解决的问题来看。因为,加法交换律就是一个概括性问题。在此,老师要求学生从大量的计算题中抽象出加法交换律的特征,而不是预先告诉学生,然后,老师加以补充,进而概括出字母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