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操作活动的组织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材料选择是否具有典型性,往往直接影响到教学有效性。选取简便易行的材料,用好现有的材料,就会促进操作活动有序、高效地开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比如:一位老师在上二年级观察物体一课时,为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给每个小组准备了几个小正方体,便于小组观察。首先,老师让学生观察一个小正方体,说出站在不同的角度分别可以看到几个面。学生在小组活动之后,老师提出问题:说说你看到了几个面,有的学生说看到了1个面,有说2个的,有说3个面的,听到这些回答,老师都一一肯定。没有想到,有个同学站起来说:“我看到了4个面”。对于这个答案,事先老师是没有预料到的。因为我们都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一个正方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怎么会看到四个面呢?是这位学生在乱说吗?实际上,这个学生确实看到了四个面。只要大家看看老师为学生准备的学习材料就知道了,全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我们把这个小正方体放在离眼睛比较近的地方观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上边和前边的面,因为正方体很小,同时我们的左眼可以看到左边这个面,右眼可以看到右边这个面,一共可以看到四个面。就因为老师提供的这个操作材料的特殊性,使学生认识上出现了偏差所以我们在选择操作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典型性,否则就会是课堂教学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影响了学习的有效性。刚才这个案例中,如果事先选择大一些的,比如一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话,就不会出现学生看到四个面的情况了。
体会: 根据教学的需要,或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或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或为了突破重难点,我们得进行教学设计,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往往很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却忽略了教学过程中一些细节部分的预设,导致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呈现出教师对教学思想的追求,闪烁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因此,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应该对每一个细节进行认真的思考:探究活动怎样进行?要选择那些操作材料?如何指导操作?我该提出哪些问题?面对我的问题,学生会有哪些可能的回答?对学生的回答,我怎样的评判?对意想不到的情景,我会怎样处理?……只有我们在备课中注重了这些细节的思考,在课堂上,当我们面对真实的学生的时候,才能用真切的行动在每天的课堂里创造亮点。我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特别注重以下几方面的细节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