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激发思维动机
在课堂教学中,精彩的情境创设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内在动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是进入新课题时建立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它有明确要求:时间合理,一般以课前5分钟为宜;目的明确,明确学习任务和调动学习积极性;富有启发性,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求是学生能部分了解又不完全理解的材料,使学生处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教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能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这一知识的目的:在平均分不合理的情况下,就产生了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车间把生产2000个零件的任务交给了王师傅和李师傅,完成任务后要把5000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结果王师傅加工了1200个零件,李师傅加工了800个零件。这时把5000元的加工费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吗?从而引发出学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理念,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
学习心得: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更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