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研究小结(汪娇美)
自主探究,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学生到高年级就有了比较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对“有挑战性“的问题更感兴趣。因此,在数学素材的选取和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上,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经历不同层次的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体会到数学活动的挑战性,感到数学活动带劲,初步形成”我们能够学好数学“的自信。
例如:在学生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后,我出示一只盒子,告诉学生:“这是一只地球仪的包装盒,是一个正方体。它是由一张硬纸板折叠粘贴而成的。有一个纸箱厂要生产这样的盒子,想请人来设计一下平面纸样(粘贴部分忽略不计)。你能帮他们完成任务吗?”面对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展开了积极的探究活动,先独立设计草图,然后以4人小组为单位交流,删除同一组中重复的设计图,把认为合理的从方格纸上剪下来,折一折,验证能否折成正方体,最后每组派一位代表汇报,全班工设计出了下面十种方案。
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结论是待定的。学生在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他们有时独立思考,有时合作交流,在尽可能大的活动空间中切实感受到数学浓浓的探究味,体验成功的快乐,建立起“能够学好数学”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