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个人学期研究计划 10-23
研究课教案一 10-23
2016研究论文(冯菲菲)… 01-04
九月份理论学习 12-16
十二月份研究小结(闻益… 12-15
研究课(2) 12-15
十二月份理论学习 12-15
研究总结(蒋培华) 12-15
研究小结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精彩细节的研究>>研究小结>>研究小结3(蒋培华)
研究小结3(蒋培华)
研究小结3(蒋培华)
发布时间:2016-11-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蒋培华

 

如何打造教学精彩细节
一、精心设计,预先打造细节 
  教学细节是可以“打造”的,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性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蓄意安排。 
  1.精彩的细节,来自对教材内容的挖掘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因此,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用“对”、用“足”、用“活”、用“好”教材资源。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位教师教学“认识等腰三角形”时,在揭示出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后,把它的底边进行缩短和变长,在变化中让学生逐步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各种类型:等腰钝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锐角三角形,进一步明确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当等腰三角形底边不断缩小,直至变成一条线段时,让学生感受到了由面到线的变化。而把底边拉长到三角形围不起来时,学生则明白了能否围成三角形,与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短有关,也为下一节课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作了铺垫,体现了知识间的衔接点。这么精心、巧妙、细致的设计,应缘于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挖掘。
  2.精彩的细节,来自对学生资源的开发 
  “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生命载体。”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是教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在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去发现,去运用。例如,教学“认识1公顷”,在课堂上,难以让学生感知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课前我要求学生与家长合作,到娱乐广场用步测等方法找一块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仔细观察10000平方米有多大,再沿着周长走一走。然后,估计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有多大,与家长探讨。通过实践,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课堂上他们积极参与,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很快理解了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及它们的关系。这样安排,既增加了学生对1公顷、1平方千米的感性认识,又增强了父母与孩子合作交流的感情,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 
  二、小处着眼,现场捕捉,充分发挥细节作用 
  现场生成的教学细节无处不在,又难以捉摸,也许隐藏在奇思妙想、胡思乱想中,也许存在于顺水推舟、逆水行舟中,也许出现于锦上添花、画蛇添足中……但只要其中蕴涵着闪光点、生长点、链接点,哪怕是微乎其微的,教师就要挖掘、开发、引申、利用,见机行事,优化教学。 
  1.捕捉细节于非预设事件中,让教学蕴涵人文关怀 
  富于智慧的教师,善于在偶发事件中捕捉细节,在对话中作深度延伸,进而促使学生更好地主动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学生对有关年、月、日这些时间单位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这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有闰年和平年之分?”本来这个问题不属于本学科的知识,教师完全可以找个理由推脱过去,可在学生渴望的眼神中,教师感受到学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于是就在教室的电脑里搜索出有关闰年、平年的知识,带着学生研究为何公历规定有平年闰年之分,又为何“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这些较深奥的知识。虽然学生的问题打乱了原定的教学进度,但学生满足的神情让教师感受到非预设生成所带来的课堂活力。 
  2.捕捉细节于拓展迁移中,让兴趣更浓郁 
  课堂教学就是探究的过程、拓展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师要积极抓住细小环节,创设让学生生疑、质疑、辨疑的条件,营造探究问题的气氛。例如,在“圆的认识”一课中,教师说:“有句俗语叫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圆规就不能画圆吗?”以此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画圆,并将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以证明“没有规矩也能成方圆”。这样细致的处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一个个充满个性的作品,展现了课堂精彩的生成。 
  3.捕捉细节于课堂倾听中,让发现更鲜活 
  学生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时,教师唯有用心倾听,才能进行应时应地的评价,才能不与精彩“擦肩而过”。例如,教学“认识分数”时,教师让学生自己用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动手折一折,创造出新的分数。汇报交流时,学生提出自己的1/4和别人的1/4大小形状不一样。教师没有简单地解释,而是让学生说一说1/4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在讨论中,学生明白了长方形纸或正方形的1/4和平均分的份数有关,和形状大小没有关系。可见,一个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要认真倾听,发现每一个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逻辑和思维视角,给他们展示内心独特想法的机会。只有善于捕捉细节,及时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理解,才能真正让学生自主发展。 
  课堂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组成的,这些细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营养,人生发展的基石。教师只有敏锐地发现这些精彩的细节,耐心扣问,静静倾听,深入挖掘,有效生成,才会走进学生心灵,走进文本教材,实现精彩生动的课堂价值,寓教育于无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